□龚玉瑞
当今有不少有识之士,正在倡导构建“书香社会”,也有的机关要建成学习型单位,也有不少家庭为子女前程而设立家庭图书室,把读书学习看作一件求知和追求理想、抱负的乐事,这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也是家族之幸。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家族,能数代培育起来的书香风气,或者“书香门第”,都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赞颂!
何谓“书香门第”?本指旧时统治阶级的子弟能读书,接续上辈世业(当官)的人家。当今是指上辈有读书的家庭,当你从出生就能在这个家庭中闻到书香、触手翰墨,就能听到读书声,长期耳闻目睹的浸染,经几代积淀遗传,成为被人们公认的书香家族。
不妨试举一、二例:如中国吴越时,钱氏家族就是一个有浓厚书香的家族。钱缪是五代吴越国的开创者。他重视文化教子读书惠民,其子孙代代有名人。清代有钱大昕,当代有政治家、学者钱其琛、钱正英;科技文艺界有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钱复等,钱家后人遍布世界各地。据统计,当代国内外仅科学院院士的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又如清代梁启超是近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其长子梁思成是我国著名建筑家。由于代代有浓厚书香家风,现代他的家族中又出现了七个院士,成为国家的精英和栋梁之才。由此可见,书籍就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能肩负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由于近代科技进步,曾经一度中断读书传统,不少有才华的青少年想走捷径,迷恋电脑、手机上五彩缤纷的网络,饥不择食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贪图浮光掠影的快、浅阅读,挤占深阅读的时间,仅眼观而手不动,良莠不分,囫囵吞枣,不利于知识积累和自我成长的阅读形式,似此很难培养成为精深广博的大家。
《人民日报》曾有篇倡导“极简主义生活方式”。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阅读的选择,减少社交网络,少看微博、朋友圈里的垃圾信息,定期远离手机,避免广告、信息骚扰,扫除深阅读的障碍。中国要发展,要自强,要实现中国梦,就要构建整个中国读书的氛围,首先要从每个家庭做起,一个不想读书的家庭,是没有希望的家庭;一个不想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似与一位高尚的人说话。”我们还是倡导与书籍交友,有选择地阅读,深度地阅读,尤其是一些经典名著,可以边读,边做笔记,反复阅读领会,一步一个脚印,向顶峰攀登,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