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财
上世纪90年代,一个金秋时节,我们在莆田四中相遇,同时,遇见千年古建三清殿,遇见百年古街,遇见“美丽的你”,也遇见另一个自我。
22年前,曾在三清殿西殿住过,每每大暴雨过后,夜来香袭人的芳香总伴我入梦。回忆里,浓烈香气中还伴随着学子挑灯课读的影子。
22年后一个雨后的夜晚,我鬼使神差踅进母校校园,眼前景象早已物非人非,但是三清殿西北侧有一种熟悉的暗香吸引住了我的脚步。香味是那样可亲,闻香寻物,我在三清殿西侧,终于找到了这香的来源,是夜来香,我们不期而遇,撞了个满怀,如同见到故人一般,那是一种久别重逢的惊喜。夜来香虽偏安一隅,倒令街市霓虹逊色许多,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格调。
微风送香,这时,三清殿屋角的滴水声与之相和,在三清殿的围墙世界里,有一种感觉叫悸动,有一份修为叫淡定,有一个心境叫豁达。
三清殿,木构殿堂建筑,重檐歇山造,面宽五间,进深六间,不仅是那个时代面积最大的道观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道观建筑之一。三清殿,被专家誉为“江南古建奇葩”,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时三清殿主殿格扇门一直是关闭着的,好奇的时候,我也会踮着脚尖透过格扇门镂空部位往里面瞅瞅,里面空荡荡的,殿内二十根古朴、粗犷、泛着青绿的圆石柱,还有硕大的房梁,以及精美的木雕图案,这些印象都比较深刻,圆石柱其柱基为莲花覆盆,三清殿整个主殿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管中窥豹,从这里可以感受到莆田历史文化之深厚积淀,以及千年岁月留下的痕迹。无数次抵达三清殿,脚步也会逗留在三清殿庭院、回廊上,无意间也曾被其古朴、壮观、凝重所折服,千年风雨剥蚀,铅华洗尽,多少显得有点颓废。
现在所看到的三清殿在其间已经多次修缮腾空,修旧如旧,显得整洁美观。三清殿东侧东岳殿,早期为麟峰小学幼儿园教室,也是三清殿建筑群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为莆阳书院场所。三清殿西侧早期有一个莆田四中旧古式大门坦,现其西侧开辟为莆阳棋院,早期标志性旧式古门已被遗忘在水泥路面几米之下。三清殿前旧为兼济河,后来修建梅园路,河面浇灌铺上水泥路,路面抬高几米,这样兼济河上的古桥兼济桥就永远沉寂在护城河地底下了。三清殿东厢竖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神霄玉清万寿宫碑》,后院则摆放着许多石马、石羊、石人,追本溯源,这些文物是尘烟岁月最好的注脚。
好一座千年古建三清殿,好一座壮丽的道观建筑遗存,它凝聚了无数莆田人的记忆,它是莆田历史文化的象征。三清殿,毗邻繁华的梅园路,千年时光曾在这里驻足,时代的繁华与岁月的沧桑在这里交汇。有时候,我希望自己化身为三清殿屋角的,哪怕是一棵小茅草,栉风沐雨也无怨无悔,这样,我便能如此近距离阅读三清殿,阅读三清殿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我想,只有读懂了三清殿,读懂了“砺青精神”,读懂了莆田四中,才会更好地读懂自己,透悟心灵,把握人生。
莆田历史上素有“文献名邦”美誉,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唐代以来,名人辈出,灿若星辰,而许多名人皆汇集于莆田古街这一片老城区。
古街如丝若缕,环绕牵连着元末明初提督府、“百廿间大厝”大宗伯第、明朝“状元埕”、清康熙年间彭鹏故居、陕甘总督林扬祖故居、近现代名人郭风故居等。茶肆、画廊、古董、戏装制作,云淡风轻,在时光的巷口,我不仅叩问,究竟是谁醉染了粉蝶翩跹的流年?
古街文化气息十分浓厚,站在古民居岁月的天井下,临摹着穿越时空的诗篇,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偌大的莆田城,偌大的古街,穿梭其间,如同一趟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有时你会惊讶地发现,历史与现实惊人相似。岁月在这里沉淀,经久有味,酵酿愈香。
而百年名校莆田四中十分重视人文精神教育,善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仰慕先贤,激励后人,很好地传承了莆田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生生不息”的莆田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创新,造就一大批励志笃学的优秀人才。
高中三年,是人生中收获最多、成长最快的阶段,也是人生中最难以忘怀、体会最深刻的时期。无论我走到哪里,每当我回望母校,每当我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在莆田四中度过的一千多个日子,都会充满无限的感慨。
这里曾滴下拼搏的汗水,这里曾留下奋斗的足迹以及绚丽青春的见证,这里有母校情、师生情、同窗情,一个“美丽的你”,涵盖了太多的内容。在充满文化气息的莆田老城区,遇见“美丽的你”,遇见另一个自我,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人生有很多相遇、过往,不妨陶醉在酽酽老歌里,为曾经走过的岁月高歌一曲。遥望深邃的夜空,我始终满满相信,每一次遇见,都是上天给予的恩赐,每一次分离,也都是为了更好的相遇,个中滋味留给自己细细品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未来的岁月中,相信自己仍会一如既往、心胸坦然、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