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斗胆改名联
【发布日期:2014-08-2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王琛

莆田乃文献名邦,古代流传下来的由莆人所作的名联,不胜枚举。其中有两副对联世代脍炙人口,千万人耳熟能详:一是阔口玉湖陈氏祠堂内的楹联“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另一是城里城隍庙内的楹联“做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
第一副对联,传说是陈俊卿说的。南宋莆人黄公度和陈俊卿同榜占“魁亚双标”,黄为状元,陈为榜眼。发榜后朝廷赐宴,皇帝问黄、陈:“卿土何奇?”黄答:“披锦黄雀美,通印子鱼肥。”
陈答以“地瘦”“家贫”联句,得到皇帝赞赏,成了名言,数百年来激励莆田后代艰苦奋斗,勤奋读书。
第二副对联,传说是明朝山里庄边百俊村老善人陈全嘉临终撰写的,以此告诫后代只要为人正直不奸邪,见了神鬼也不怕。
这两副对联立意雄刚端正,说理通达明了,多少年来,莆田文人学士都没有意见,本不该提出异议。可是本人总觉得其中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那两副对联,如果把它当做格言、诫箴,完全没有问题,可是后人把它当做楹联,就让人看了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内容很好,形式(联律)上有欠缺。 第一副对联,“栽松柏”对“子读书”,动宾结构对主谓宾结构,不能说是工整的对句。
第二副对联,“焚香”对“不拜”,动宾结构对偏正结构,也觉得很勉强。
这个问题也许不是出于原作者,是在流传中讹变了。但现实存在就是如此,几十年来成了我脑子里的一个疙瘩。我本不想标新立异扫众好。可是又想,我已八十多岁,说出来就教文坛诸贤达,也许对自己,对他人均有好处。我斟酌再三,认为第一副对联中的“子读书”可以改为“课子孙”。“课”即督促读书的意思。“子孙”对“松柏”,都是并列结构为工对。第二副对联中的“焚香”可以改为“千求”。莆田方言中有“嚎呻”“呻求”之词,“呻求”即哀声泥(ni)求,莆田方言“呻”读音如“千”。对联中有谐音对,如“白丁”对“鸿(红)儒”,“沧海”对“巫(乌)山”等,“不拜”之“不”为否定副词,含“无”的意思,与“千”数字相对,故此我把“呻求”写为“千求”,求了又求,没完没了。改过后这两副对联成为:
地瘦栽松柏,
家贫课子孙。
做事奸邪,任尔千求无益;
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
名联存在几百年了,改了总觉得有点别扭。我如此斗胆改名联,自知必招“点金成铁”之讥,但是我愿意为莆田文坛增添谈资,并以此抛砖引玉。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