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戏《春草闯堂》。
▲莆田十音八乐演奏。
▲莆田刘氏留青竹刻。
6月14日是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和“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我市在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系列活动,为文化遗产保护加油呐喊,为我市建设文化大市添砖加瓦,并为39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1名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55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所颁证、授牌。
在仪式现场,还举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精品展演和非遗项目技艺展示,那些祖辈们唱过的歌、跳过的舞、扮过的戏、做过的手工,在台上台下重放异彩,特别是莆仙戏曲《春草闯堂》表演精彩纷呈,现场市民仿佛忘记了炙热的阳光,沉醉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当中。而在台下,市民可以与非遗面对面,黄氏面塑、刘氏留青竹刻等民间传统技艺,令人啧啧称赞。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在与祖先、与今人的精神共鸣中,大家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获得丰厚的人生滋养。
莆田历史悠久,是福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各级各类文物1471处,各级非遗项目220个,代表性传承人359名。
据悉,“中国文化遗产日”期间,我市还在三清殿、莆阳书院、古谯楼、仙游文庙等场所开展莆田历史知识灯谜竞猜、十音八乐现场演奏、闽中革命斗争史图片展、市文物征集等活动,让群众感受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与往年相比,今年我市首次举办祠堂文化节,通过市百家姓氏祠堂文化展、莆田姓氏族谱展、家训吟诵比赛、祠堂文化有奖知识竞猜、莆阳书院祠堂文化专题讲座等活动,传承传统道德,弘扬宗祠文化。另外,前五届鉴宝活动均在莆田市区举行,今年首次移师仙游,在仙游文庙举行,邀请省文物专家对陶瓷、青铜器、字画、玉器和杂项类等可移动文物免费鉴宝,和古玩收藏爱好者进行现场互动。 (时报记者 凌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