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名叫晏婴的人,人们都习惯称他为晏子。他位居上大夫,深受齐君的宠爱,曾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他不仅能言善辩,巧于进谏,而且心胸坦荡,重情重义。
一天,齐景公去晏子家里赴宴,君臣分列而坐,一边喝酒,一边聊天,气氛十分融洽。酒过三巡,齐景公突然对晏子说:“你我君臣二人,相交已有多年,却从未见过你的夫人,何不邀她同席,也让我见识见识夫人的风采。”
晏子恭敬地回答说:“贱下未见过什么大世面,也没有读过什么书,我怕她见着大王,会吓得说不出话来,到时扫了您的兴,臣下可担当不起,还是不让她来的好。”
齐景公不以为然地笑着说:“先生多虑了,这有什么呀,但管叫来无妨。”
话说到这个份上,晏子也不好再推脱,只得唤下人去请夫人。
不一会儿,晏子的妻子从内堂中走出来。礼毕,齐景公仔细地打量了一番,只见其衣着朴素,头发花白,颧骨高突,满脸皱纹,畏畏缩缩,跟普通农户无异。看后,齐景公心中不免有些不悦,心想,晏子作为齐国的上大夫,身份之高,地位之显赫,怎么能跟这样一个又老又丑的女人生活一辈子呢?
散席后,齐景公将晏子拉到一边,小声地说:“夫人的容貌实在不敢恭维,怎能配得上先生这样的大才子呢?我看不如这样,我有一个女儿,年方十七,长得聪慧伶俐,其容貌虽谈不上lsquo;沉鱼落雁,羞花闭月rsquo;,但也算倾国倾城。如若先生同意,我便立刻将她赐予你为妻,让先生日后的生活充满乐趣和欢笑。”
齐景公以为晏子听到这话,会欢喜异常,感激涕零,三呼万岁。谁知晏子严肃地回答道:“感谢大王的美意!臣下身高不满六尺,且其貌不扬,当年很多人都看不起我,唯有吾妻不嫌我丑,不在乎他人讥讽,委身于臣下,将终生幸福托付于我。这些年,她风里来,雨里去,无怨无悔地操持着这个家,让我没有丝毫的后顾之忧。因此,臣下才有充沛的精力和宽裕的时间打理国事,才有了今日的成就和地位。这份深情,让臣下感动万分,我又岂能辜负于她呢?况且,她也曾年轻过,漂亮过。如今虽然她年老珠黄,但仍是臣下至亲至爱的人,我又如何能背弃她呢?恕臣不能接受大王的恩赐,请大王即刻收回成命。”
听了晏子的回答,齐景公惭愧不已,心里不由得更加敬佩晏子,从此不再提这样的事,也不再轻视晏子的妻子。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然而,现实中又有多少人在功成名就之后,能够像晏子那样,不嫌妻丑,与之患难与共,祸福同依,不离不弃,携手百年。 (普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