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古诗中的劳动之歌
【发布日期:2012-12-1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据说,诗歌最早源于劳动号子。《诗经》中有一首著名的《伐檀》诗:“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这是一首描绘伐木工人劳作的民歌,也应该是我国最早的劳动之歌了。
古诗中咏叹劳动艰辛的,最著名的当属唐代诗人李绅的那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因收入小学语文课本而家喻户晓,全诗刻画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汗珠洒落在灼热土地上的情景。白居易的《卖炭翁》也比较有名:“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每当吟咏这首诗,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一位瘦弱黢黑的老人在山中伐薪烧炭、沿街卖炭的情景,生活的艰辛让人叹惋,读着读着就会泪湿眼睫。
虽然劳作艰辛,但清新幽静的田园生活却让人向往。田园诗是古诗里的一大派别,其中有许多描写劳动的诗歌。陶渊明的田园诗充满诗情画意,譬如他的《归田园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俨然一副静谧的月夜归耕图。唐代王维的《春中田园作》云:“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鸠歌燕舞,杏花纷扬,农人忙着整桑治水,寥寥数笔,一幅春意盎然的田园风情画就展现在读者眼前。宋代范成大也有一首《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人信手撷取几幅生活小景,将农家生活描绘得饶有意趣。
对于古人来说,四月插秧,五月割麦,一年的农忙大戏就正式开场。宋人翁卷有诗:“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首诗先景后人,写出乡村四月的紧张与繁忙。五月是麦收时节,白居易在他那首著名的《观刈麦》中这样写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诗中描写了妇女领着小孩给正在割麦的男子送饭送水和割麦者辛勤劳碌的生活情景,全诗浸透着诗人对劳动者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我们不仅要热爱劳动,更要珍惜劳动成果。 (徐如涛)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