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很少去县巷,这个昔日车水马龙、达官贵人经常出没的地方已然逝去,代之地是一些古玩、装裱之类的店铺,似乎是在追忆曾经的如水年华,而昨日比肩磨踵的步行街已变成真正的车水马龙,繁华地转变仿佛只是一瞬。
会有一些什么东西能够帮助我们留住曾经的美好?要留住一些吗?
志挺兄告知说在县巷有一个书画展,我才又踏进这个现代边缘的小巷。一路上我都在想,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办展呢?是留连这里的旧?抑或喜欢这里的静?还是契合这里的传统?
如果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在这里办了个书画展,没有拱门,没有汽球,也没有宣传海报,只有三坎店面前同样的大红灯笼告诉我,这里有三个展厅。三个展厅互不相连,三三两两地挂着陈品鑫、李光池、吴克强、邓伯元、许志挺、郑展山、陈逸敏、沈彤、林学春、徐国雄、林梦、吴信等十二人的字画,展厅里还摆放着许多糕点,字画看累了,自己可以泡壶茶,吃些糕点。
看到陈品鑫的画,我心里一震,心想莆阳还有这等人士,当相知、相交也,《李白诗意》图的放旷、苍茫、高远,深合我心,其字也是风尘潇潇,弥漫全幅。细察之,才知陈品鑫乃福州人氏,为陈子奋之高足,故有此风神。而林学春与陈品鑫交谊甚深,近墨者黑,其画也是逸笔草草,云深不知来处。躲在云林深处不肯出来的还有徐国雄和陈逸敏,他们都能把握古典的命脉,用传统的线条营造自己的空间,在山水里放牧自己的情感。自从徐国雄获得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优秀奖第一名之后,更是名声大噪,洛阳纸贵。
李光池的《脸谱系列》作品吓了我一跳,那完全是一个线与墨的世界,纵横交错的笔墨背后是李光池对人生的感悟,芸芸众生,众生万相,相相不同。很早以前看到他的字时,我就记住了他的名字,每一次看他的作品,都是一次震憾,《黄山系列》、《生命的触摸系列》以及《脸谱系列》等等,都呈现出一个个不同的景象,那种原始的美感、影响以及传承的力量深印我心,没想到已过天命之年的他,仍对艺术保留最初的冲动和深沉的思考。
对人物感兴趣的还有沈彤,这位闽南汉子已深深的烙上莆阳文化的因子,他在这里娶妻生子,写诗作画,厮守内心的狂热,思索现代人的状态,幻化出众生之相:跑到林子里,你就 是树木/跑到田野,你就是草人/跑到海边/心被月光绞碎(沈彤《生活》)。
很显然,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符号和钟情的对象。郑展山用热烈的红、苍翠的绿以及褚黄等色彩来反衬门窗的斑驳,院里的盆景开得灿灿烂烂的,可主人始终不见踪影,郑展山就这样沉浸在古宅的光阴里而不愿出来。与展山不同的是,邓伯元是那样的入世,他一直保有浓郁的乡村情结,鸡鸭一如既往的悠然自在,草剁一如从前的温馨可靠,心花就象山花一样开满山坡,他现在关注的西北,仿佛也有了江南的景象。我奇怪的是,许志挺对石头的痴。石头可以是稳重,可以是可靠,可以是坚硬,也可以是海枯石烂的决绝,而他竟然可以举重若轻,玩出一个石的世界。其实在他的画室里,还有很多秘不示人的作品,我想他是期待有一天能够石破天惊吧。
我想象着这些人在一起的样子,有茶,有糕点,当然还有笔墨字画,或许酒酣耳热之际,他们还会有一些争论,关于字画,关于现实,关于永远hellip;hellip;(温建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