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荆州古城“寅宾门”不足百米,便是张居正故居,张氏是明万历年间宰相,政绩显赫,名扬四方,成为荆州地区一位历史大名人。
马路旁,矗立着一座石牌坊,古朴大方,顶端书写着“荆楚雄风”。这是张居正府第外大门,那宽敞平展的大庭院,一座古建筑迎面映入眼帘。左右侧值有高大松柏,把张氏故居装点得分外壮观美丽。宫殿式的一厅两厢排列,中间挂上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书写“张居正故居”字样,两只大石狮屹立于门口,相互照应,威风凛凛。柱子镌刻着“上相太师一德辅三朝,状元榜眼二难登两第”联语。走进一殿大厅,又见一副楹联:“书生自有屠龙剑,儒者从来作奇师。”如许精炼的语言,巧妙的言语,道出了对张居正的艺术扫描式概括。张居正考取进士后,被选入翰林院编修,后任内阁首辅(宰相),主政10年。这位宰相颇具卓识远见,当国家处于危机四伏之际,他挺身而出,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改变“小民税存而产去,大户有田而无粮”的现象。又推行“一条鞭法”,促进农业及商品经济的发展,被人誉为“社稷之臣,股肱之佐”。万历六年,他回乡葬父,因当时朝政仰赖其主持,故在其离京之时,万历帝特赐“帝赉忠良”银印一枚。凡国家大事,皆快马报送荆州,张氏在此理朝政47天。从某种意义来说,张氏故居成为当时的朝廷。
走进庭院,前面就是“太师居”,背面是“太岳堂”,大厅中间屹立着一尊由张海先生书写的“宰相之杰”大匾额。左右走廊便是书法碑林,那林林总总,数不胜数,有古代文征明、张居正等手迹石碣,也有近现代溥杰、陈毅、徐向前、谷牧、贺敬之、启功等墨迹,其中有一尊郭沫若先生手书的诗句:
越王勾践破吴剑,
专赖民工字错金。
银缕玉良今不足,
千秋不朽匠人心。
赵朴初先生的一首五绝写得既生动又形象,诗曰:“变化有鹏鲲,新姿换古城。九歌思屈子,千里望江陵。”启功教授的一首七律诗,引人思忖惊不已:
江陵自古号雄州,
骏足危樯据上游。
楚子北朝隳旧业,
孙郎西顾有深谋。
人歌下里今传节,
史纪他们昔驻游。
但祝安澜天堑阔,
彩云白帝下飞舟。
我继续朝前迈去,一尊尊横匾悬挂于高壁或屋檐下,如“纯忠”、“捧日”、“元辅良臣”,皆为万历皇帝赐题,足见张氏为一代杰出的名相。我在墙壁上读到二则张居正语录:“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即以忘家殉国,惶恤其他!虽机阱满前,众镞攒体,不之畏也。如是,才可建立国事。”言简意赅地阐述张氏执政的思想观点与道德文章。
右侧是花园(乐志园),江南园林构筑风格,那青翠欲滴的竹子,象征着张氏平生高风亮节,一身正气,虚心劲节,心系社稷,心往百姓的博大胸襟。乐志园北侧便是文昌阁,亦称张居正祠。庙宇里雕塑张居正全身铜像,一代名相被人们尊奉为神。可见张氏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是极其高贵的,影响深广。我想关羽、包公、海瑞等也属于这一类,被奉为神祇而加以膜拜。举凡民间信仰的神明,应该也是跟他们不无二致。
张居正施行的系列改革,改变了嘉、隆以来政治混乱、财政匮乏的窘境,使国势中兴,民富国强,功臣如山,难怪思想家李贽赞其“宰相之杰”,丝毫不夸张。
我想,当官的就应当学习张居正的精神。这座名相故居无疑可作为廉政建设、廉政教育的活教材。
(郭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