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心系故园写春秋 ——读《守候最初的梦想》随笔
【发布日期:2011-12-2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在我文学创作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诗朋文友,方金腾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仙游县文学工作者协会成立时,他已经是协会的新秀。二十多年来,他潜心研习,辛勤笔耕,作品频频问世。不久前,方先生送我一本《守候最初的梦想》的新书,这是他的处女集,记录了金腾先生执着文学的痕迹。我喜悦之余,先睹为乐。
《守候最初的梦想》分诗海拾贝、品味生活、基层传真、人物春秋、教育天地、鲤城放歌、蜚山漫话、艺苑杂萃等八辑。辑中文章是从已经发表在刊报上筛选百余篇结集出版。字里行间闪射出晶莹透亮的感恩之心,蕴含着文学创作的丰硕成果。
方金腾先生出生于群山环抱的游洋山区,孩提时种田放牛,饱经风雨的磨砺。仙游师范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师、乡镇干部、记者、编辑。他从小爱好文学,在学校期间崭露头角,担任学生会干部,写了不少作品,被学校《采薇》诗刊采用,还创办了文学班刊,善诗撰文,多才多艺,活跃在文学创作的领域,深受文艺圈里同仁和名家的青睐,他在“文海里摇橹撑舟”,一步一个脚印,在文学的道路上苦苦求索。
二十余年来,金腾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心系故园,以蜚山兰水为主线,撰写了许许多多诗歌、散文、影视剧本、评论和新闻报道;撰写了许许多多改革开放浪潮中敬业勤业的人物,有剧作家、书画家、老革命、爱心老人、医务工作者、司法干部hellip;hellip;,赞颂被誉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古城仙游的崛起;讴歌百万人民为开创临港工贸旅游城市的勃勃英姿。不论作者采用哪种文学形式,诗歌也好、散文也好、报道也好、电视脚本也好、文采奕奕,极富地域特色和闽中情趣。诗歌《老树与碑》发表在“中学生学习报”。文学脚本《海滨邹鲁?鲤城》被拍摄成“福建省百部爱国主义教育电视系列片”之一,并收入《千年走闽越》一书。
《守候最初的梦想》贯穿作者心系故园的大爱情怀,凸现了“守望家园·热爱家园·宣传家园”的主旋律。如《大山的儿子》“一把荞麦一把谷子滋养着一个世界。从此,一部古老的历史彳亍在苍茫的大山间。hellip;hellip;于是你举起用山间溪水酿出的清凉酒,同大山对饮,在呐喊中干杯”。再则,《桃花盛开的地方》“我爱兴泰果园这漫山迷人的桃花,是她把春天装点的更加美丽。一路上,桃花红、梨花白、菜花黄。是啊,世界美好在绚丽多姿,如果我们给心灵增加点颜色,春天就会常驻心头”。写的绘声绘色,扣人心痱。《铸造灵魂的灵魂》,这样抒情“只有苦恼没有欢乐,这不是人生的真实,但苦恼只是人生的几个音符,几节插曲。苦恼与欢乐铸造着一个灵魂的灵魂”。这是对《红蜻蜓》主人翁杜眉老师献身人类灵魂工程事业的礼赞。文集最大特色是语言清新朴实,条理层次明朗,如诗如画,意味无穷。前省文联主席许怀中为本书写了序,赞扬他“文学兴趣之广泛和写作的勤奋”。福建东南学术主编杨健民评述《大山的儿子》:“大山藏着大山儿子的梦。诗的语言恰恰在这里感悟了生命的某种野性,然而它并不狂野,相反地,在一种似乎有节制的吟唱中,去穿透人生的一个主题:走到天涯,你还是大山的儿子”。
方金腾先生在“后记”里无限感慨地说:“生活给了我挫折的阅历,也赐予我坚强的意志”。数十年来,他从一个山村穷孩子茁壮成长起来,离不开党的阳光雨露;离不开父母养育和师情友情;离不开故园山水的绵长情缘。他亲切感知这份温馨,这份恩惠,“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他捧出最珍贵的礼物——这本沉甸甸新书,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奉献给敬爱的读者。
金腾先生,这位大山的儿子,大自然锤炼坚韧的性格,宽宏的胸襟,远大的理想,扎根故土,守望文苑,守候梦想,不断地探求文学的真谛,与蜚山对话,与兰水对话,与生活对话,与心灵对话,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浪潮中再次启航,再创新篇。(张德成)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