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口气将陈德铸先生的新作《仙子梦觉》拜读完毕,真是大块朵颐,妙不可言。本书看似简单地网罗仙游籍达官贵人的梦事,其实是寄予了作者的满腔真情,始终围绕着“寄情于九仙传奇梦验,属意其百态人物春秋”的苦心孤诣,意欲演绎仙梦,激励仙游,诚为难能而可贵,值得仙游人及其热爱仙游,喜欢梦文化的人们品读的。
先说演绎仙梦。陈先生将本书取名为《仙子梦觉》,一是界定了书中关注的对象是仙游人,二是点明了书中精髓部分在于“觉”。换句话说,《仙子梦觉》这本书试图揭示仙游人在祈梦后大梦初觉的状态。陈先生撷取了古今仙游有代表性的达官贵人,并将这些人物初步分为国师才子、宰相巨宦、尚书达官、郢书燕说等四类,从而逐一阐扬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祈梦经历及其结果。事实上,有关梦验结果部分,并非像其他故事传奇之类仅是一笔带过,而是先浓章重彩地铺陈了每个祈梦者的一生行履,最后点出梦验的结果,大有一梦定人生之势。我不敢说这是陈先生的创举,但至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使得九鲤仙梦不再是琐碎零散的片断,而成了宏大深沉的源泉。其中,陈峤御史三梦,写得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读来酣畅淋漓,给人遐思无限。郑纪与李祥麟梦得怪异,各怀疑惑,尽皆不信,终于应验,难免嘘唏。蔡京荣辱毁誉一生,固属自作自受,实有仙梦预为示警,惜乎元长不智,未肯激流勇退,以致身败名裂,饿死长沙。陈先生于此篇中,倾注很多感情,可怜斯人已逝,其后子孙怯懦,罕能祭扫坟莹,遑论其他作为了。另外,林济悟,后埔材,郑炳晃,张斌等人的祈梦故事,离今较近,读来备感亲切。而《仙梦助破谋财害命案》则匪夷所思,极大地挑动了读者的祈梦欲望。诸如此类,精彩迭呈,使人欲罢不能,这也是我能一口气将它读完的原因所在了。
再说激励仙游。如果陈先生的初衷只是想网罗仙游人梦验的典故,就不必大费周章地结合各个祈梦者的人生轨迹,秉笔直书,不更显得简洁明白一些吗?然而,正如陈先生在后记中所透露的“鄙人不才,虽不能以蒲公《聊斋自志》所云之lsquo;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rsquo;自况。” 以上是陈先生谦虚之语,因为综观这本书籍的内容,如此众多地呈现出仙游人梦验梦觉的事实,正是为了隐晦曲折地道出陈先生深情厚望,即像九鲤飞瀑那样“蹈深不辞,遇障而清,迂回柔韧,矢志不渝。”这些本来可以直截了当地点破的,一如蒲松龄在多数篇章后面会加上一段“异史氏曰”之类的话,但陈先生并没有那样做,究其原因,我认为,直接点破固然痛快,但多少有些说教的意味,最重要的是,在当前语境下,特别是陈先生自身的社会地位使他不能那么爽朗地直抒胸臆,一吐为快。无须讳言,唐宋仙游曾经出现过“衣冠盛事”,蔚为“海滨邹鲁”。如今,虽然也不错,但仍须奋起直追。对内纵向比较,实可惭愧;对外横向比较,更应汗颜。试观向莆铁路立项与福厦高铁仙游站的状况,作为仙游人,有谁不会愁肠百结,欲说还休的呢?这时,陈先生推出了他的新作品——《仙子梦觉》,关注的焦点依然是仙游原生质的地方文化——梦文化,撷取的人物不再力求齐全,而是仅限于仙游籍,并且是有代表性的古今贤能,其用心良苦,使我感佩不已。但观仙游古今贤能,有梦就会奋不顾身地追求到底,我辈亦应有所追求,敢于追求。不敢说一定要有贡献于家国,至少应该无愧于此生吧。
(卢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