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澄林窑瓷片“八月十六日记”是旧物
【发布日期:2010-12-0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笔者在莆田西天尾澄林窑(现称碗洋)采集到一块有底足的碗瓷片,此瓷片的内底(碗心)上下右左共阴刻“八月十六日记”六个字,字体古朴流利。最后一个记字不刻作“记”而刻作“记”。
查大型工具书《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记”字的解释均是:“记,lsquo;记rsquo;的简化字。”一句话,“记”字是新中国成立后“记”的简化字。“记”字简化至今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不用说,这块刻“八月十六日记”的瓷片是新的。从理论上看似乎理由很“充足”。然而,孟子说:“全信书,不如没有书。”如果全信《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的解释不如无此书为好。实物(文物)最重要。
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记”字存在呢?回答是肯定有:
(一)大型彩色版《中国瓷器收藏与鉴赏全书》里收有一个唐朝河北邢窑烧制的白采由皮囊式壶,壶底阴刻“徐六师记”四个字。
(二)彩色版《中国历代陶瓷款识大典》收有三件宋代瓷器,均模印阳文款识:
(1)“舒家记”(2)“陈家号记”(3)“段家合(盒)子记”。
(三)笔者在莆田城内基建工地上捡拾到一块宋朝福建同安窑烧制的珠光青瓷碗瓷片,经清洗后,发现碗瓷片外底墨书有:“银记乙亥”四个字。
(四)笔者还捡拾到一块宋朝江西景德镇湖田窑烧制的妇女化妆时使用的影青瓷粉盒瓷片,盒底模印阳文:“□□合(盒)子记”。
(五)总第90期(收藏)内收有清代纪昀(字晓岚,号观弈道人)的石砚台,其砚背最后刻款是:“是岁(指1802年)中秋前二日,观弈道人又记”。
从以上自唐代至清代的瓷器等所刻、印、写共7个记字均作“记”不作“记”,可强有力地佐证,“记”字早在一千多年已经出现了,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简化字才始有“记”字。至此,可以确定:笔者在澄林窑窑址采集到的这块刻入“八月十六日记”的瓷片是旧的,是真的重要实物(文物)完全可以肯定。
这块刻有“八月十六日记”的瓷片它的名称叫什么?有什么作用等等暂不谈及,街下期考证澄林窑何时烧制瓷器时再详谈。 (林青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