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作品《水调歌头·游泳》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中国汉字的鼻祖,距今有3200多年的历史。甲骨文是人类文明的宝库,2006年7月,中国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充分说明了她在世界文明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目前,从事甲骨文研究的中外学者,队伍越来越大。然而许金美先生对甲骨文情有独钟。他喜欢甲骨文、学习甲骨文、研究甲骨文、练写甲骨文、发表甲骨文、收藏甲骨文、创新甲骨文。德国伟大诗人歌德说过:“在每个艺术家身上,都有一个勇敢的种子”。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句名言:“人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会创造”。艺术是创造的科学。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永久不衰,先得于一代又一代书法家们的创造和创新。
许金美介绍,目前发掘出土的刻辞甲骨有17万余片,单字5000多个,能认识和厘定为汉字的近2000个。近年来,他在书写《怎样写甲骨文》、《甲骨文毛泽东诗词全集》两部专著过程中,工程大、难度大、工作量大,有时为了找一个字,就得花半天。但他知难而进,硬是靠恒心和毅力解开了一道道难题,打退了一只只“拦路虎”,排除了一层层障碍,攻下了一座座堡垒。如《怎样写甲骨文》一书,他分为“甲骨文偏旁部首”和“甲骨文书法作品”两个部分。仅第一部分偏旁部首就有230多个。许多偏旁部首各类甲骨文辞典、专著中都没有。如“毛”、“瓜”、“瓦”、“矛”、“ 禸”、“穴”、“耒”、“革”、“ 髟”、“卤”等部首,他就依照甲骨文字形和基本笔划,谨守法度,讲求规矩,大胆创新。采取偏旁拆零、移位部首,进行“移花接木”,自己拼接。他把书写的两部甲骨文专著清样送给中国书画研究院、中国国画院的甲骨文专家作指导和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许金美采用“移花接木”、偏旁拆零、部首移位,进行拼接的方法书写甲骨文,这是一种创新,很有特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甲骨文书法专著,并给予很高的评价。今年6月中旬,他受河南安阳市殷墟博物馆的邀请,随同中国书画研究院、中国国画院副院长、教授孙东旭和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林雪峰等人专程到安阳甲骨文发源地殷墟博物馆参观考察。该馆书记夏爱英等领导看了他带去的《怎样写甲骨文》、《甲骨文毛泽东诗词全集》两本书后,连声称赞说:“确实不简单,很了不起,很有价值”。观学期间,许金美教授还用甲骨文给该馆题写了这样一首诗:“殷墟甲骨文字,人类文明宝库,中国汉字鼻祖,世界文化遗产,观此艺术殿堂,胜于读其史书”。写得线条流畅、遒劲沉着、圆润凝重、秀美大气,在典雅中透显出“刀味”,于爽利中露出古朴,在场的人都拍手叫绝,十分赞赏。国际书画家资格认证中心副主席、中国国画院副院长、教授、著名书画家孙东旭多次来莆,十分欣赏许金美的甲骨文。他观看许金美书写的甲骨文作品后,特地为他题了三个大字:“甲骨魂”。
孙东旭教授为许金美书写的《甲骨文毛泽东诗词全集》一书作序,序中对他作了这样精彩独到的评价:“金美所写的甲骨文,堪称是精品,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形象性和艺术性,有一种音乐感,一种伟岸多姿、姿肆雄奇的艺术风格美感。美在形象、美在神采、美在气韵”。目前,地方和部队的不少领导、企业家、甲骨文爱好者都慕名向他求字,他的一些作品还被美国、法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新西兰和泰国等国内外个人收藏,深得时人的喜爱。(冯尾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