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高秋林的乡村文化情结
【发布日期:2010-11-2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一个八旬的退休老党员,四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收集报纸、藏书阅人;退休十八年来,不出租宝贵地段三间店面,继续办他的家庭文化站;不失时机举办书联画展,陶冶乡民的情操;闲余科学养花种草,美悦路人hellip;hellip;靠得是一颗不舍的爱心!他就是闻名遐迩的枫亭镇家庭文化站主人高秋林老人。
先说起老高搞收藏书籍的事,还得从他的工作性质说起。原来老高原先一直在县里搞统战工作。一九六九年,由于他为人机智、办事勤恳,被调到县公安局搞内勤工作。那时公安部门人手少,他便既做内勤又搞破案。而从统战部门刚转行的老高,当时每月三十元工资,他从不抽烟不喝酒,少下餐馆省饭钱,短途走路省车费,把节省下来的钱全部用作购买中外破案书籍。实践证明,那些报纸、杂志、书籍成了老高破案工作中的“活电脑”。
经过书报收藏的日积月累,他的办公室成了书报杂志的阅览室,同事有需要时,总是向老高借阅。渐渐地,老高的办公室成了县公安局名符其实的书报收藏室。那些《福建日报》、《法制文摘》、《中国人口报》、《人民公安》等报刊杂志,经过他的分门别类的整理和典藏,成了全局丰富的书报文库。1975年,老高看到一些同事爱好读书而借阅不便的困难后,在局领导的支持下,干脆腾出一间房间开辟了“高秋林图书室”。免费为干警借阅,丰富民警文化生活,而且一直持之以恒直到他的退休hellip;hellip;
1992年,老高退休回到枫亭镇铺头社区。他看到许多老年人文化生活匮乏,精神空虚,不是打麻将,就是玩牌九,有的甚至痴迷于“六合彩”而不能自拨,给家庭带来不安定因素。老高与爱人朱凤玉一合计:“何不利用几十年来收藏的书籍展示出来,让村民免费前来阅读,既有效利用资源,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乡亲的素质。”向来在公安部门里是个雷厉风行的老高,说干就干。他自费订了一些乡亲们喜闻乐见的书报,并自制了书橱、书架、书桌、书椅等,自做了画挂、展板,把数十年来自己的所藏的书、画、报全部陈列于家中。同时,以海报形式对外公布免费借阅的宗旨和阅读书籍的要义与规则等,一下子吸引了附近的邻里乡亲,使老高的家庭文化站顿时门庭若市,广受好评。
随着老高家庭文化站越办越红火,名气也越来越大。据高秋林老伴介绍,自办起家庭文化站后,群众前来借书的有数千人之多,连一些上大学的学生也慕名前来借阅老书籍找材料写论文;一些作家也前来寻找写作资料参考hellip;hellip;1998年春,老高取得家人的同意后,取消了居于街市中的三间店面的上下两层楼的外租,每年损失两万多元的租金,而把家庭文化站阅读点从后院走向前市,既方便群众的阅读,又拓展了规模,进而扩大了影响。时至今日,老高的家庭文化站被全国各级职能部门重视和多家媒体前来采访报道,单他的家庭文化站大门前,就大大小小挂有八块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金”字招牌,先后有全国二十多位老将军和几十位老领导及数百位名人为老高的义举寄赠书、诗、画或写信表示祝贺和感谢。
由于老高的义举受到各界人士和表扬和邻里的尊重,使他在家庭文化事业中越搞越有热情。近年来,他不但把原有的藏书借阅办得有书有画,红红火火。而且会根据传统节庆的迥异而举办了诸如反腐倡廉、建设海西、港城崛起、建国六十周年、喜迎奥运等书画展,以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使他的家庭文化站在不同时期都人来如织,好评如潮。
老高不但对收书、藏书有着独到之处,他家收藏五十多年前的《福建日报》至今翻阅起来,犹如昨日出版一般清新。就是他庭院前盆景花卉,虽在季节时序也进入隆冬时节,花卉吐蕾拔节抽芽的气势给人温馨向上的感觉hellip;hellip;
对于待开花卉也是匠心独运。在他退休在家时,他按照平时从藏书中学到的知识进行科学养花种草,把培育出来的花卉用作公司花圃、公路绿化、园景营造等方面独树一帜,那些市政广场、示范路绿化、公司园区塑造、校园苗圃等,到处都有老高的“杰作”。同时,为了使他的家庭文化站营造更加温馨的气氛,老高把退休金拿出六千余元,特地从泉州某苗圃基地购来一批名贵盆景花卉移植到他的读书庭院中,四季散花出温馨的芬芳,让前来读书的人们感受到书中知识的陶冶中,更熏陶了花香的芬芳! (林文坤)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