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郑明武:立足矛盾化解 彰显为民情怀
【发布日期:2023-06-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这是莆田市第一看守所党总支书记郑明武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入警36年的真实写照。1987年,从警校毕业的郑明武便扎根基层一线,在派出所一呆就是20年,从普通民警到业务骨干逐步成长为派出所所长、看守所所长。与群众打交道半辈子,说起如何开展群众工作,他如数家珍。

“虽然离开基层十几年了,我还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为群众真真正正办点实事。”今年4月初,全市公安机关掀起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大察访攻坚行动热潮,今年已经58岁的郑明武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毅然选择支援当前全市矛盾纠纷基数最大的东峤派出所开展工作。

刚到东峤派出所,郑明武便主动认领了距离派出所最远,且矛盾纠纷起底底数全所第二的赤岐村开展包片化解工作。赤岐村位于东峤镇和平海镇的交界处,从派出所驾车要20分钟才能到达,为了节省时间,他就驻扎在赤岐村村部,一天工作结束后,他又匆忙赶回所里记录总结当天工作进展,准备第二天的入户计划。

在驻所的近2个月时间里,他早出晚归,始终奔忙在田间地头和群众家中,坚持公平公正原则,设身处地为当事双方着想,把矛盾纠纷的“硬骨头”化为“绕指柔”,解开群众之间的一件件心结。

 

“耐心倾听”换取群众信任

 

万事开头难,郑明武初次到赤岐村入户,群众看到陌生的民警到访,心里都怀着不信任的心态,不愿和他说真话、交心底。面对脸难看、家难进、椅难坐的窘境,郑明武不气馁,总是认真倾听、用笔和本详细记录当事人的诉求,耐心安抚、表明态度。正是他的这种真诚态度,让赤岐村的村民对这位市局增援民警产生了信任感。

记得有一次,郑明武与赤岐村两委干部到村民张某贤夫妻家中,了解其与兄弟张某龟之间长达十余年的土地纠纷。张某贤夫妻见郑明武到来,拉着他倾诉心里的不满和怨言。在近3个小时的时间里,郑明武耐心倾听,认真记录,分析纠纷症结,想方设法找出最优的解决方案,终于在满足双方诉求的基础上,化解了这个积压在兄弟俩心中多年的“硬疙瘩”。

“取得信任是群众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而耐心倾听便是最快的捷径。” 敲开心门、倾听诉求,在郑明武看来,调解调解,耐心倾听正是解开心结的第一步。

 

“以情感人”修复邻里关系

 

赤岐村邻里之间大多都是亲戚、世交,郑明武结合辖区矛盾纠纷关系人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用一张张“感情牌”,化解了一件件矛盾。

“郑警官,你这个调解方案好,就按这个来,我们两家也算是世交了,吵了这么多年应该放下了,我愿意退一步!” 赤岐村村民欧某玉与张某贤因土地纠纷权属不清发生纠纷,在资金补偿方面难以达成一致,多年来,两家人矛盾越积越深。

了解到该情况后,郑明武对双方逐一进行思想开导,一边进行政策讲解,向双方摆实事、讲道理、列依据,端正调解态度,一边从邻里情出发,唤起双方世代邻里情谊。最终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同意调解方案,对郑明武真心调解竖起了大拇指。

 

“换位思考”破除心中隔阂

 

俗话说:“要想公道、打个颠倒”,郑明武矛盾调处用“懂”换心,保持与群众“将心比心、心意相通、换位思考、同频共振”的同理心。

林某军与张某兰夫妻俩常年因一些日常小事吵得面红耳赤,多次报警求助。郑明武了解到该情况后,站在各自立场上想问题,把夫妻“账”算明白,认真分析双方矛盾原因,让两人愿意敞开心扉、放下包袱对话。在郑明武的引导下,夫妻俩真正地心交心沟通,双方回想起过往点点滴滴,换位思考对方难处,最终重归于好。

“只要是人都会犯错,理解当事人的错误,换位思考、建立共情,才能让他们对我们民警敞开心扉,更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问题,避免以后再犯。”郑明武说道。

 

“找准关键”巧妙解开心结

 

赤岐村下厝村民张某春与张某山因为邻里电线线路布放、土地、建房通道权属不清产生纠纷,而张某山长期在外打工,对于纠纷化解漫不关心,不给张某春交流的机会,导致该纠纷一直久拖不决,镇村干部经过多次调解劝导未果。

“油盐不进”的调解当事人,郑明武有自己独到心得。他从张某山的关系网中找突破口,动员张某山比较信服的亲人、乡贤、亲戚、恩人等共同说理劝解,并多次在电话中劝导,不厌其烦地沟通交流,做足了思想工作。在张某山儿子张某忠从龙岩回家后,郑明武趁热打铁,饭也顾不上吃,组织两家人进行调解。在历经8个多小时的疏导劝解后,双方终于打开心结,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并握手言和,这起跨度多年、矛盾极深的土地纠纷终于调解成功。

攻坚行动开展以来,郑明武联合派出所社区民警及镇村干部成功化解13起矛盾纠纷,这让赤岐村村民对这位真正为他们办实事的“老郑”警官赞不绝口。(范美琴 黄雅莉)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