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是不是你生活中最常说的一句话不仅是礼貌的表达,也可以是感激,但在公安群体中,常常出现一种特殊的“感谢”,且听公安队伍里从平凡的工作中,带来一个个灵动的故事……
倾听:用情解开揪心事
郊尾镇外出务工人数较多,辖区居家多以老人为主,种菜、耕地便是一日内重要的事,因此群众对土地的权属问题也显得格外关切。今年3月,郊尾派出所社区民警朱晨在下乡过程中了解到,辖区村民陈某兴(化名)因土地权属不明与他人发生争执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介入纠纷后,朱晨主动与其打好关系,每次走访时都会亲切地称呼他兴叔,对于刚入警的朱晨而言,面对的大多是长辈,言语上的尊重是拉近彼此距离的有效途径,在掌握实际情况后,朱晨主动对接镇、村干部进行会商,并将兴叔一家人约到村委会“唠唠”家常,期间有抱怨,有怒气,但朱晨每次都会认真倾听,用温和的语气抚慰他的情绪。
从3月到5月,朱晨走访不间断、沟通不间断在多方力量的配合下,五月中旬,兴叔在子女的陪同下签下了息访息诉单,这起积怨十余年的土地纠纷被成功化解。“感谢你让我爸放下了这块压在心里这么多年的石头”在朱晨回访的过程中兴叔的女儿说道。
信任:真诚化解烦心事
“儿童节收到的最好礼物就是来自群众的肯定!”6月1日,鲤南派出所社区民警陈梦玲,手拿着辖区群众送来的锦旗开心地说。5月24日,社区民警陈梦玲接到辖区群众傅女士求助,其租给曾某的出租房房门被破坏,和曾某家属商谈此事近一个月未果,双方就赔偿事宜引发纠纷,陈梦玲知晓情况后立即介入,联系双方进行商谈,听取诉求重点,并耐心给双方做思想工作,争取当事人的信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陈梦玲多次主动拨打电话进行沟通,积极调解双方矛盾,最终促使双方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并签署调解协议。“小陈真的很耐心,我能感受到她是真心为我们着想,我很信服她!”送来锦旗的傅女士竖起了大拇指。
共情:至理感化闹心事
“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拉近矛盾双方距离。”近日,园庄派出所成功化解一起积怨十余年的家庭纠纷。园庄镇陈氏兄弟(化名)因房子归属、屋后水管布控等问题,二人感情破裂十余年,几次情绪激动发生争执,镇村干部、民警多次进行调解未果。为成功化解两兄弟嫌隙,副所长朱世斌和社区民警通过捋清纠纷源头和诉求内容,走访倾听村居“明白人”看法后,重新分析把握化解缺口,会同乡镇协同确定化解方向。5月9日下午,朱世斌带领社区民警、办案民警、同镇包片领导、社区干部、网格长,组织两兄弟及其子女在辖区居委会开展调解。调解过程中,民警通过点明隔断亲情对后辈的影响等方式,用“家和万事兴”去感化双方,并针对性提出争执问题的解决方案。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共识签下协议书,并对民警合理公正的调解表示感谢。
为民解忧“我当先”,化解矛盾“我能行”,仙游公安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探索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闹心事,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 (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魏静 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