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争日,夏争时。在书峰乡兰石村的田间地头,农民正忙着抢抓农时,书峰派出所的“田间警务”也忙碌不停。化解矛盾、巡逻防控、服务上门……书峰派出所主动担当作为,用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做好护农助农“心”文章。
把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
书峰乡被誉为“枇杷之乡”,阳春三月正是书峰枇杷收获的季节,田间地头总能看到果农忙碌的身影。人员的聚集也引发了一些摩擦的产生,书峰派出所近期接报的几起纠纷警情也都是因为林地纠纷及琐事口角引发。为此,包村民警经常性开展辖区治安巡逻,及时上报隐患苗头,全力以赴将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调解在未发之际。
近日,书峰乡鲤岭村村民黄某在为其枇杷采摘园扩建厨房时误将邻居的两株枇杷树推倒,在没有与邻居商量的情况下,占用了公共地皮5平方米,引发纠纷,好在附近巡逻民警及时赶到,没有引发严重后果。
该所民警对这类警情早已形成一套独有的工作方法,那就是从源头上化解矛盾风险。民警结合山区特色在调解方式上巧用招,积极推行枇杷膏式调解法(润喉,静心,互相让),调解时绝口不提矛盾问题,而是泡上一杯自带枇杷膏,聊聊家常,转移注意力,平复两人的心情,随后乡里情意入手,劝解彼此各退一步。今年以来,我所矛盾纠纷类警情共计5起,在社区民警、驻所调解员、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矛盾纠纷百分百化解,真正做到了矛盾不上交。
把平安覆盖到房前屋后
“果农一年的收入就在这段时间了,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守护好他们的劳动成果。”为防止成熟的枇杷被盗,书峰派出所每天安排两组巡逻队员奔走于山间林地,震慑违法犯罪的同时不给盗贼任何可乘之机,最大限度把警务资源投向田间地头。
3月16日,该所辖区锦峰村民黄某在果园劳作时其停放在路口的电动三轮车被人盗走,我所接到报案后,立即派出经验丰富的老民警前往调查,因山区监控存在盲区,通过分析研判、实地走访、广泛发动群众,最终在一拾荒者的家中顺利找回失窃的三轮车。
此外,书峰派出所独辟蹊径打造果园宣传小分队,帮助果农打下手的同时,主动和他们攀谈,向果农们介绍电信诈骗最新手段及方式等,教育引导果农不存侥幸心理、谨防上当受骗,并在每一箱枇杷礼盒里面放上一张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图册,把平安辐射到更远的地方。
把服务送至群众家门口
不误农时,不误农事。书峰派出所结合网格长、单元长、户长“三长制”疫情防控经验做法,按照“网格化管理、小单元作战”要求,积极整合联防联治工作力量,构建“1+3+N”的工作体系,即“民警+辅警、村干、三长+治安积极分子、志愿者等”,确保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待办事项能在最快时间流转、办理。
这段时间,在辖区平安工作群中经常听到有村民反映称路边的枇杷经常会被过往的路人顺手摘走,百姓利益无小事,该所民警立即联合乡联防队及平安志愿者在关键路段开展不定时,不间断巡防,并通过大喇叭进行宣传警示,发现有偷摘现象立即联系民警到场进行批评教育,大大降低了“顺手牵果”的情况,保护了果农的最大利益。
该派出所推出“背包警务”模式,积极为民上门办事,大大提高了辖区的群众满意度和警民熟悉度。背包上门为山区村民提供帮助的民警们,在各村警务工作点上开展“定期服务”“预约服务”,同时还对山区病残孤老等特殊人群办事开通绿色通道,让山区群众真正实感受到便利。今年以来,该所共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办理各类证件5人次,得到辖区群众的送上的锦旗两面,赞赏不断,大大拉近了警民距离。“田间警务”播撒“平安种子”,让守护更进一步,让平安更多一点,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魏静 徐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