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以来,辖区治安警情下降29.1%,刑事警情下降7%,行政案件查结率84.2%,刑事案件破案率90%……”一连串数字的背后,得益于盖尾派出所积极推行的“一室两队”+“无人机”警务机制改革。
盖尾派出所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紧贴实战,以增效、减负为目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一室两队”+“无人机”警务运行模式,即在基层派出所实行以综合指挥室为“中枢大脑”,案件办理队和社区警务队为核心的基层警务新模式。盖尾派出所通过优化、调整、合并等方式重塑警务组织架构,全面加强打、防、管、控、服各项工作,使基层警务心明眼亮、层次分明,有力提升了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强化职能分工,做“实”综合指挥室
“综合指挥室定位和运行,一切要以提升警务工作效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盖尾派出所总指挥长说道。在“一室两队”改革中,综合指挥室是指挥调度的“最强大脑”,负责指令接收流转、指挥调度、勤务安排、应急值守、重大信息报告等。为建设好这“最强大脑”,设立指挥长岗、指挥调度岗、勤务管理岗、情报研判岗、视频巡查岗等功能席位。总指挥长由所长担任,各指挥长由每天值班所领导担任,24小时接受情报指挥指令,安排民警轮流在值班坐台受理。
要想四肢协调,大脑必须指挥得当。盖尾派出所将所有的资源统一向综合指挥室流转,所有的指令统一由综合指挥室下达,使基层派出所的合成作战能力和社区警务资源使用效率大幅度提升,使社区警务队与办案队之间彼此打援、互相配合支撑,形成合力,整体战斗能力得到了高度聚合。盖尾派出所综合指挥室里的墙面上,有块大屏幕每天都会不停地播放着辖区重要部位、人流密集场所等周边的实况,辖区各地段的实况尽收眼底,周边路网交通情况可以随时查看,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综合指挥室便会通过对讲机呼叫街面巡逻警力快速干预,有效防止重特大案事件的发生。
筑牢基础根基,做“强”社区警务队
“一室两队”改革的重点在于“两队”。社区警务队和案件办理队,一“防”一“打”,犹如派出所的两只拳头。社区警务队以降警情、控发案,从源头消除各类不安全、不稳定因素为目标,坚持社区民警80%的时间下社区的刚性制度,把社区走访、就近接警、巡逻防控等有机结合。盖尾派出所辖区设置5处警务室,配备社区民警7名。盖尾派出所社区警务队在综合指挥室的指挥调度下,开展摸排辖区人员情况、管理实有人口、布控治安耳目、掌握社情民意、组织安全防范、维护社区秩序、服务辖区群众、管理重点人员、协助乡镇稳控等工作。截至目前,盖尾派出所社区警务队出租屋检查352家,单位场所检查108家,整改59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8起,调处成功35起,调处成功率达98%,校园专题讲座35次,各类法律宣讲86场次,有效维护了辖区治安秩序稳定。
锻造办案力量,做“专”案件办理队
“以前除了要办案,还要处理各种警务。现在我们只需专心办好案子,办案效率大幅提升。”案件办理队民警说道。案件办理队专注于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办理,通过“专职专司”提高了办案速度和质量。目前,盖尾派出所案件办理队有6名精干警力,每天负责每日值班警情处置、案件办理、突出治安问题整治等工作。2022年以来,共处警1879条警情,同比下降7%,刑事案件立案77起,破案69起,同比下降12.5%,追逃26人,抓获电诈嫌疑人22人。
提升科技赋能,做“好”空中无人机
盖尾派出所进行盖尾镇资源整合联动,将盖尾镇国土资源所、水利站、农业站无人机进行整合联动到盖尾派出所各警务室使用,并成立盖尾蜻蜓无人机队,对辖区主干道、广场、山林等重点部位开展空中巡逻,通过空中无人机+地面警力步(车)巡相结合的立体化防控模式,最大限度拓宽社会治安防控视角,为辖区群众提供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
2月6日晚,盖尾派出所接到一名群众报警称:自己被人殴打,对方现在已逃去山上。因报警位置偏僻车难开,盖尾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指挥长接受后立即叫无人机先飞往进行现场勘查,对逃跑人员进行跟踪,将具体位置共享出警民警,并通过无人机喊话,对当事人进行警告。综合指挥室还通过4G执法记录仪实时观察民警位置并给出引导,最终成功抓回嫌疑人。
下一步,该所将不断完善“一室两队”+“无人机”警务运行机制,紧紧围绕“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打通警务运行与社会治理的“双循环”,让规范化贯彻工作始终,信息化成为基本技能,精细化成为工作习惯,高质量成为工作常态,全力守护辖区平安和谐。(方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