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山亭海防派出所积极践行“纠纷可解、案件可防”的理念,紧盯矛盾纠纷排查、介入、流转、化解四个环节,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有力提升纠纷隐患早发现、应对处置早介入、矛盾难点早化解能力,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三早三快”。
细化网格堵“盲点”,纠纷隐患早发现、快掌握
列清单,深入挖掘警情背后的纠纷。认真梳理摸排纠纷警情,进行分门别类、特别是邻里纠纷、夫妻吵架等纠纷警情,现场处置完毕后,由责任区民警继续跟进,实现纠纷警情闭环管理;对劳资纠纷、土地纠纷等易反复的警情,建立“纠纷隐患清单”,由责任区民警及时跟踪、妥善化解,做到“化解一起,了结一起”,避免小纠纷酿成大矛盾。
划网格,主动排查群众“隐性”纠纷。对标各村居网格化管理,将辖区由原先的59个大网格细化到94个大网格1336个基础单元,整合责任区民警和乡镇、村居干部等力量分格包干,在日常执法、走访等工作中,及时发现邻里、婆媳、兄弟姐妹等群众“隐性”的纠纷,主动引导化解,避免事态激化。
建队伍,及时上报日常排查的纠纷。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非景区景点多、渔市码头多等造成纠纷多的实际,积极统筹社会资源,组织村居干部、保安、志愿者、义工等人员成立平安志愿者队伍,并发动他们在工作中及时发现上报各类纠纷隐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创新方法聚“焦点”,矛盾纠纷早介入、快处置
建立处置责任清单。根据发现的各类纠纷线索,及时登记造册,列明纠纷类型、原因、人数等,作出初步的风险等级评估,迅速指派责任人员,及时进行介入处理。
健全快速处置机制。根据责任清单,明确处置时限,按照处置流程,杜绝责任人发生推诿、拖延等现象,以高度的责任心、高效的处置效率,将群众的矛盾纠纷放在心上,落到实处,以最快地速度将矛盾纠纷扼杀在萌芽状态。
完善跟踪回访制度。对照各类纠纷清单及处置时限,安排人员及时跟进回访,对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的新问题、新难点,及时调整,及时施策,充分保障化解的进度和力度。
密切协作解“难点”,矛盾纠纷早化解、快清零
群众齐参与,小事尽量“现场解”。充分利用辖区老人会、乡贤等社会化调解资源,组建“多元调解联盟”,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现场、消除在原始状态。
村居来牵头,急事可以“坐着解”。在辖区各警务室设置“调解室”,由村居牵头视情邀请责任区民警和老人会、治保会等人员参与,共同化解村居常见的婚姻家庭、宗族邻里等矛盾纠纷,尽量做到急事不出村居。
部门共发力,难事有人“专业解”。在加强“公调对接”的基础上,邀请专业人士、律师等参与调解,确保合同、劳资、工伤、房产等化解难度大、时间跨度长的纠纷有专业人士介入,及时妥善化解。(周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