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枫亭派出所聚焦“快准稳”警务机制——变“巴掌效应”为“拳头力量”
【发布日期:2022-06-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社区警务是公安工作和平安建设的“桥头堡”和“神经元”,为有效丰富社区警务的载体、内容,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警务实战的灵敏度、执行力,枫亭派出所围绕“党建引领、夯基惠民”的行动目标,聚焦“快准稳”警务机制,着力推进民警下沉、警务前移,让现有警力释放出更大效能。

 

快:围绕“再快一秒”,提升工作效能

 

“哪里警情集中就把警务室建在哪里,让警力沉下去,精准巡防、就近处警,打造家门口的派出所”,枫亭派出所所长林建东说,“社区警务建设要想取得实效,最根本的是要让社区民警真正下沉村居,开展基层基础工作”。

该所按照“全覆盖、无缝隙”“警力动态调整”原则,根据警务网格将辖区划分成四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警力为3人,形成最小作战单元。社区民警一周有四个半天沉入社区警务室,在开展矛盾纠纷调处、服务群众等工作的同时,根据派警员的指令就近响应,协助处置网格内发生的警情。新接处警模式让责任区民警在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的同时,参与辖区警情的处置工作,确保民警屯兵村居、常备常在,充分保障见警率,为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打好基础。

民警跟居民更熟了,接处警更快了,矛盾纠纷调解也更有力了。“最大的改变就是工作模式改变了”,在社区民警林凡看来,作为一名专职化社区民警,熟悉辖区情况、了解民意,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试金石。可是按照以往工作模式,要做到全身心下沉村居工作并不容易,每天上班先是到派出所打卡、开例会、领完工作任务后,再到村居已经十点多。但现在社区民警可以在所内简单汇报工作动态后,直接到警务室工作,光是每天上午就能多出一个半小时的有效工作时间,加上户籍“驻村点”的推广, 老百姓能就近办理户政、身份证、居住证业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准:聚焦“弹无虚发”,确保矛盾不上交

 

 枫亭派出所坚持“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当地”的“枫桥经验”,把防范、排查、处置矛盾纠纷作为派出所一项重要的常态工作,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主线,以就地化解矛盾为主要任务,依托民警挂钩村居工作,盯住源头下功夫,把“用好人、念好经、把好关”作为矛盾不上交的有力措施。

 用好人:进一步健全村居“信息员”队伍建设,将每个村居消息灵通的综治工作人员作为信息员,发挥他们对辖区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第一时间收集线索、掌握情况,尤其是在重点人员管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隐患整改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做到及时提醒对接,指导防范,架通了与派出所快速协同的桥梁,形成了上层打击,全镇防控的立体化新格局,有效在辖区内织起了一张打击预防违法的“天网”。今年来,共摸排上报各类安全隐患32起,协助公安机关稳控各类涉稳人员14人,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苗头隐患19起。

念好经:矛盾化解无外乎“情、理、法”,用“情”化解、辨“理”指导、用“法”处理。5月初,挂钩民警在走访中了解到,辖区赵某与黄某因围墙土地归属问题自2021年来多次发生矛盾,甚至发生肢体冲突。了解到情况后,考虑到双方既是邻居也是亲戚,如果单纯从法律角度对此事进行处理,不免伤了和气。为了彻底化解矛盾,挂钩民警协同副所长罗益伟多次深入村居与双方当事人交流沟通,并联合镇村干部,通过他们“事清、人熟、情况熟”的优势,对症下药,对双方讲事实、讲法律、讲道理,耐心进行调解,最终双方都意识到自身的错误,最终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把好关:把好出警民警处警关、社区民警介入关、村居干部干预关,把好三道关,达到“小纠纷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让纠纷矛盾在该处置的层面上化解。6月初,辖区村民薛某因停车问题与陈某发生争执,并用脚踢了陈某的车,后薛某与陈某互相辱骂并产生肢体冲突。为避免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社区民警、村干部介入处警现场,当场对双方开展调解工作。“大家都消消气,如果因为简单的停车问题被处罚结下梁子,都是同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多伤和气。相互退让一步,把话好好说清楚,简单的事情很容易解决。”经过社区民警、村居干部的耐心调解,双方很快意识到自己言语过激,在民警的见证下握手言和。今年来,社区民警提前介入处警现场化解矛盾纠纷共计25起,把“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精心书写着具有枫亭特色的新篇章。

 

稳:突出服务实战,提升精细化水平

 

枫亭派出所坚持“网格联控、单元联控”理念,聚焦校圈、商圈、居民圈等重点区域,整合网格长、单元长队伍并纳入辖区巡防网格队伍。目前,枫亭镇共有巡逻员70余名,治安志愿者3500余名,为了下好治安防控这盘大棋,派出所着眼辖区实际情况,主动争取镇党委支持,在配齐社区民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1+N社区警务队伍(专职辅警、治安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志愿者、专职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维稳信息员),构建由综治领导、民警牵头、村居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在勤务运行、信息收集、线索核查与反馈等环节,实现群防群治工作与警务工作的紧密衔接、良性互动,做好事前预防,提升防控能力,把服务群众的触角延伸到最前沿,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

架实警企“连心桥”。秉承“企业发展到哪里,公安机关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理念,枫亭派出所坚持警务资源在企业覆盖,治安动态在企业掌握,矛盾纠纷在企业解决,便民服务在企业落地。主动与辖区企业对接,定期走访重点企业,提供上门服务、精准服务,为企业提供安全防范、法律宣传等方面的指导服务,实现服务质量成倍上升。同时,为了又好又快调处纠纷,急企业所急、解企业之难,枫亭派出所组建由民警、村居干部、网格长、志愿者组成的警企调解队,形成全覆盖、多层级、多维度矛盾纠纷调处网,实现矛盾纠纷调解实时化,确保矛盾纠纷稳控在企业内部。

栓紧平安校园“开关阀”。依托“护学岗”,在上下学时段,安排巡防人员、交通协管员、交通劝导员等在辖区中小学门口定时定岗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和交通安全秩序维护,组织民警深入校园定时开展法制教育、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及反诈、禁毒、交通安全宣传,进一步提升师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打造安全“管控网”。在提升街面见警率上,以三重三查为主,坚持重点部位查隐患、重点场所查安全、重点时段查风险,加强区域全网格、大纵深检查,让街区有警灯,路面有警员。在提升巡防管事率上,针对不同区域风险级别安排不同警力,以定点与流动、巡查与蹲点结合的防控模式,提升管事率。在提升目标针对性上,合理设定“必巡点”和“必到点”,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投向案件高发地段、防范薄弱时段,加强对辖区内案件易发区域、部位巡查巡视的密度和频率,有效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空间。

下一步,枫亭派出所将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夯基惠民”的行动目标,继续推进民警下沉、警务前移,让现有警力释放出更大效能,深层次扩展群防群治社会力量,真正做到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变“巴掌效应”为“拳头力量”,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实现向纵深发展。(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洪丽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