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霞林派出所顶墩、下黄社区民警林冰冰。
毕业参加工作前后五年时间,疫情占了三年。这三年里,经历了三轮疫情:2020年1月、2021年9月和2022年3月。前两次,我是内勤民警,这一回,在新的社区民警的岗位上,我又看到了不一样的他们不一样的付出。
上个月开始,受省内周边地市及国内多个中高风险区疫情影响,每天新增大量流调工作,以及需要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入莆人员。
深夜的顶墩、下黄社区工作群里,总能看到街道、社区干部、志愿者、网格员们仍在伏案流调、统计信息、协助上门采核酸、送辖区群众去隔离点隔离的工作记录。他们,有的是刚毕业的弟弟妹妹,有的是还在哺乳期的妈妈,有的是年纪和我们父母差不多的叔叔阿姨……此时有着同一个身份:防疫工作者。熬夜通宵、饮食不规律、流调不被群众理解、要求居家隔离的居民不配合......成为工作常态。
疫情期间,每个小区的出入口,都设置了24小时的值班岗对进入的人员车辆验码、测温、消杀,在人员极度紧缺的情况下,社区里的老党员、老干部挺身而出,率先垂范,每一处的“党员先锋岗”都在驱散着三月回南天的湿冷阴翳。
这段时间,在居委会碰到社区干部,他们在忙碌间隙瞥见我会寒暄:最近不怎么来村里了,在忙什么呢?是啊,我在忙什么呢?
我的两个片区,遍布商业区、写字楼和安置房小区,连日来,我带着网格员、巡逻员,钻进辖区楼栋、街巷,一共封停了近三十家娱乐场所、棋牌室、桌游室、按摩洗浴场所、网吧和影城,劝离了小区楼下一拨又一拨准备扎堆下棋打牌的爷爷奶奶。为防止各类已经封停的场所擅自营业、督促仍在营业的场所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每天都需要对辖区内各类行业场所进行巡逻检查。
因为疫情,家庭婚恋纠纷、邻里纠纷、租房纠纷数量陡增,每一天都在发生。每一起矛盾纠纷警情,都不敢轻慢,每一天都和同事们扮演着斡旋者的角色,在调解室一坐四五个小时,已成家常便饭。
下黄小区是一处开放式小区,数十栋居民楼,外来人口密集人员流动性大,原本受其他区域疫情影响返回该小区需要居家隔离观察的人员数量就多。而在3月29日,小区内新增一例无症状感染者。随之而来的是本小区及周边区域上万民居民一夜之间转码,需要社区民警逐一核实,辖区居民也会直接拨打我的电话,咨询疫情防控相关事宜。安抚引导辖区居民配合社区防疫工作、耐心解答转码流程、动员居民主动上报行程,也成为了这段时间来一项常态化工作。
3月29日当天,按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对社区涉疫区域进行了消杀和封闭,与之相关的流调工作也随即展开。次日清晨,大雨倾盆。分管社区工作的副所长林茂毅在雨里绕着每栋楼走走停停。我问他在做什么,他说在和分局信息化警务中心的同事确认视频监控点位,开展流调工作,寻找下黄小区无症状感染者的密接人员。
我想和他一起找,他只说了句“做好防护措施,口罩戴好、勤消毒,先在原地待命,其他的我来就行。”之后又匆匆钻进雨里。由于小区内部分监控被拆除或者损坏,存在部分监控死角,仅能排查到密接人员走入哪条巷子。
之后我和副所兵分两路,逐梯、逐层、逐户确认,直到下午,在核酸检测点的角落里,副所长才匆匆吃了一包泡面,这是他当天吃的第一口食物。回到车上准备继续出发时,看到副所长睡着了,不忍心叫醒他,但他听到车门声响立刻醒来继续投入工作。
第二天上午,我刚结束在下黄小区的24小时值守勤务回到所里,接到通知小区35号楼的4个梯位分别被划为封控区和管控区,要在两个小时之内完成区域划界,于是马不停蹄先将区域划界工作妥善完成。与此同时,仍有一名密接人员未找到。分局党委委员、政工科科长黄宇锋得知该情况,立即组织部署警力,前往下黄社区居委会与街道、社区干部碰头,分成三个由民警、社区包组干部和网格员组成的走访小组,挨家挨户进行地毯式排查。走访小组对此前走访过的楼栋、店面再次进行排查,并将搜索范围扩大。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对一名即将骑车出门而昨天不在家的租户进行询问时,他表示该人是他的妻子。确认无误后我们立即将其妻子通知回住处,要求其在租住处等待,第一时间收集汇总同住人员信息,并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如今终于迎来解封、复学,疫情的阴霾终将散去。还看一树树花开、一朵朵流云,此间仍是人间四月天。(林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