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近年来,鲤城派出所进一步强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成绩斐然。
鲤城派出所组织民警、文职学习落实公安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及居民身份证“闽赣跨省通办”等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部署要求,有效提升治安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更快更好服务企业群众办事创业。
户籍窗口不休息
鲤城派出所围绕群众关心的窗口服务难点、痛点,综合施策,大力提升窗口服务质效,开展户籍业务“全县通办”试点工作,户籍窗口“周末不打烊”,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
推出“主动担当,靠前服务”模式,户籍民警朱韦婷为每个工作人员安排明确的工作任务,民警则在引导台上,积极回应来往群众的咨询问题,耐心为群众讲解办理所需的材料以及相关法律政策。
户籍窗口还企业办证开设了专门服务窗口,企业办理护照、赴港澳商务签注、应邀赴台等业务,由专人接待引导。对“白名单”企业在办理审批服务事项时,视情实行容缺受理审核,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受理环节,节约时间成本。同时,前移服务触角,根据实际情况对涉及重点项目和涉外企业较大批量的紧急出入境证件,主动联系项目企业,开展登门送法、送证上门等服务。
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户籍加班加点,中午不休息,周末不放假,共计前为外来务工人员办理200余笔申领居住证业务,群众办理身份证业务3085余人,办理户籍业务1048余人。其中,鲤城派出所为东亚公司开通绿色通道,优化办理手续,统一办理居住证61张,方便企业公司提高效率。
建立身边的“派出所”
鲤城派出所围绕公安中心工作,主动融入“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为目标,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提炼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出“1+5”邻里中心建设新平台,“1+5”,即为一个邻里中心平台配套大党委、大调解、大巡防、大整治、大宣传五种功能。按“四五六”工作机制,提高社区管控水平。“四”就是网格“四长”联动,“五”就是社区民警落实五个半天在社区,“六”就是实现六个零发生,努力实现社区发案少、社会秩序好、社民投诉低的效果。
通过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将警力重心下沉一线、警务精力倾斜一线、警民保障深入一线,以细之又细的防控措施,严之又严的防疫工作助力各工厂、企业、学校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节奏,让仙游的经济蓬勃发展。
通过南桥社区警务站,群众可以直接在这边申请开具无犯罪证明、更换户口本等简单业务。公司企业有问题也可以通过警务站直接联系包片民警,更加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2020年9月,鲤城派出所收到企业赠送锦旗,感谢派出所在发生矛盾纠纷时,果断处置,化解纠纷,维持了企业秩序,希望未来继续互通联动,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走访宣传大巡防
鲤城派出所深入企业开展安全检查和宣讲活动,深入各企业、学校、行业场所开展防诈防骗、禁毒禁赌、交通安全等宣传活动,并积极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为民办实事,回应新期待,在全社会营造大宣传氛围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提高综治“三率”水平。
另一方面深入辖区到大中型企业通过驻企流动调解室,畅通诉求反映渠道,了解企业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存在的矛盾纠纷,积极为企业破难点、梳堵点,排忧解难,为企业发展打造和谐、畅通的沟通环境。
2021年12月,鲤城派出所到东亚公司开展禁赌禁毒、反诈反恐宣传,获得了公司员工的一致好评。同时了解到该公司的两名员工一直因工作存在矛盾,民警李梅森主动介入矛盾调解,化解了员工之间的矛盾,和谐企业工作氛围。
同时,加强企业周边安全巡防工作,“大巡防”队伍每晚固定7点至11点不停歇、无死角开展巡查活动,无论是沿街店面还是背街小巷,红蓝相间的警灯成了群众心中一张象征信仰的“平安符”。2021年,扁平化巡防队累计盘查可疑车辆2216部、可疑人员4920人;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1人;通过巡逻主动盘查调解各类纠纷1995起,成功营救意图自杀人员51人,快速找回走失儿童、老人和精神障碍患者138名,接受群众求助4348起。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任重而道远。持续深化改革、促进制度创新,将营商环境优化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就能用良好的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郑银尔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