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仙游木兰溪水河畔,波光从眼前逶迤穿过,像一束丝绒在阳光下银光闪烁,两岸之间飞星溅沫,鱼儿欢腾。
“曾经的水质脏得没法看,还经常有人偷偷电鱼,一到夏天蚊子嗡嗡地飞,现在好了,每天沿着河岸散散步呼吸清新的空气。”在木兰溪畔住了大半辈子的王老最有发言权。而这样的秀美风景的背后,离不开仙游公安的倾心守护。
2021年6月,仙游县公安局出台《仙游县公安局深入打击整治木兰溪流域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同年11月,7名局领导和19个派出所长走进木兰溪支流流域,铺开两级河湖警长体系...一项项因地制宜、因事施策的机制陆续出台,为木兰溪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警务前移 “点”上发力
溪水潺潺的木兰溪,在县公安局鲤南派出所社区民警看来,平静之下暗藏着汹涌。“这里是我的主战场,木兰溪畔更是我重点守护的特殊‘居民’,我的职责是为它营造安全的生存环境。”
2021年初 ,玉田社区警务室正式运行,成为了继南桥警务室后的又一个星级警务站,筑起了警力装备一应俱全,机制运行畅通的生态防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目前警务室有社区民警2名、辅警6名,管辖9.82万平方米辖区,其中就包含着木兰溪流域的重要支流。
12月初,玉田社区民警在进村入户走访的过程中,接到群众反映,最近溪水变得浑浊,水质有异味,时常还会看到死去的小鱼浮起。简单的闲聊引起了民警的警觉,通过深挖线索,发现有人在龙华镇崛朗山上偷挖矿石卖。崛朗山位于木兰溪流域龙华溪月支流流域,是生态重点保护区域。12月3日晚,鲤南派出所经过前期经营研判,成功在龙华镇金沙村崛朗山附近抓获正在买卖矿石的犯罪嫌疑人刘某和周某,非法采矿550吨,涉案总价值13余万元。
仙游县公安局在已建设2个木兰溪星级警务工作站的基础上,结合景区和非景区景点专项整治工作,大力推动在木兰溪流域建立警务室或执勤点,及时发现、提醒、劝阻、制止破坏木兰溪生态环境的违规行为。目前,已建设警务室或执勤点7个,建立巡防队15支。
立体防控 “线”上布警
深夜,“嗡……”地一声,空中“鹰眼”盘旋上升,利用夜色掩护,在鲤城街道上空搜寻,这正是县公安局正在执行紧急任务的无人机。
11月13日,仙游县公安局在侦查破获郑某涉嫌非法采矿中,针对犯罪窝点地处人迹罕至、陌生车辆出现容易暴露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无人机隐蔽度高、机动性强、检测精度高的三者合一作用,配合视频监控交互式线上巡查,对辖区内的重点区域进行航测,逐一摸清本案作案主体对象、作案规律,成功在泉州泉港、仙游鲤城等地抓获非法采矿的3名嫌疑人。
“无人机与路面巡逻警力、视频监控形成高低互补,由点成线,为指挥调度提供精准决策依据。真正实现动态布警、快速响应、一键切换”。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林焕辉如是说。
针对木兰溪在仙游境内溪长、流域广的实际情况,今年以来,县公安局创新推出“无人机+视频巡查+实地巡防”的立体交互式巡防方式,充分调动无人机战队,整合汇聚视频资源,对涉溪污染环境或者涉及安全的危险行为,实时预警、监控联线对话,做到全时段掌控、及时制止。截至目前,县公安局共破获木兰溪流域生态环境违法案件4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人,涉案金额达500余万元。
河湖警长 全“面”覆盖
公安“一步上前”,各部门“上前一步”。
12月10日凌晨,仙游县公安局盖尾派出所接到群众电话举报,在木兰溪流域盖尾下游有人在非法电捕鱼。县公安局盖尾派出所、县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立即驱车前往现场查看。发现一名携带“背包式”撒网者,使用非法改装的电鱼设备在木兰溪里撒网捕捞螃蟹,执法人员立即上前制止其捕捞行为,并将捕捞设备予以没收。
这是仙游县公安局河湖警长制开展的一个缩影。今年11月,河湖警长制在全县公安机关全面铺开,在“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上,构建县、乡两级河湖警长体系,由7名局领导任县级河湖警长、19个派出所所领导任乡级河湖警长,全县26名局领导、所队长从此正式担负起保护母亲河的重任。
“木兰溪面广线长,非法捕捞很多发生在夜间,过去的执法确实力不从心,河湖警长建立起来后,‘合力治水’的劲儿就上来了。”县河长办负责人说道。11月以来,各级河湖警长纷纷牵头开展巡河、巡溪活动,通过联合巡查,累计劝停违规垂钓24人次、随意倾倒垃圾27人次,制止非法捕捞3人次,发现涉水风险隐患21处,案件线索1条次,均查处整治到位。(魏静 陈鲤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