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下旬的莆田,受冷空气和降雨影响,20日至23日,最高气温逐渐降至20℃以下,不少市民出行甚至穿起了羽绒服。但荔城区西天尾镇人们复工复产的热情并没有受到影响。10月23日,农历九月二十三,正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日,清晨6点30分,笔者在西天尾镇新市场里听到,老百姓的砍价声此起彼伏,熟悉的市井烟火气息又回来了。
位于城乡结合部的西天尾镇,离中心市区只有几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这里公路宽敞,纵横交错,交通运输四通八达,是莆田新城核心区及省级荔城经济开发区所在地。开发区内有规模以上企业71家,是莆田屈指可数的工业强镇之一。
西天尾镇新市场就位于荔涵大道上,在工厂林立的中心区,这里店铺众多,是人群、货物的集散地。一个月前还冷冷清清,受疫情影响客流大减,现在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络绎不绝前来购置食材的顾客在告示着莆田抗疫的胜利。
疫情期间,市场上开放的4个大门封闭了3个,仅仅留下一个位于市场西南方向的主要入口,并在入口处设置了检查通道,但随着莆田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态化,西天尾新市场封闭的三个大门也重新开放,并配合疫情管控需要,在市场的正门口安装了隔离护栏。
群众的生活恢复正常后,市场的物价又如何呢?
“疫情期间到现在我们的价格都没有涨过,都是跟原来的价格差不多。”新市场里的海鲜摊主郑碧香告诉笔者,从疫情爆发到现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停滞期,虽然经济各方面都不是很景气,但关乎市民生活的食材物价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
从各个摊位和店家明码标价上,笔者看到,依然是售卖肉类、青菜、海鲜、豆腐、水果的摊位客流量最大。
据普甜放心肉店铺店长黄文瑞介绍,下半年肉类价格降势明显,猪腿肉价目前基本稳定每500克在11元上下。
蔬菜摊的陈老板表示,他们摊位的蔬菜都是批发进货过来贩卖的,疫情期间的菜价与疫情前的变化不大,近期受降温和换季影响,菜价会普遍上涨一两块,总体还算稳定。
在市场里售卖本地特色美食的扁食摊主翁伟勇说道:“一天现在差不多可以收入300元到600元,跟疫情前的水平差不多。”
笔者跟前来购买的顾客聊起复产后的物价水平,大都表示相对稳定,可以接受。
疫情常态不放松,防疫生意两手握。在西天尾新市场中,虽然莆田本轮疫情已经过去,市民们的出行也逐渐开放,但市场中商家和顾客依然积极配合着防疫措施,顾客在购买完所需要的食材后,匆匆离去,即便是熟人,也不多做逗留,打个招呼便走。
冒着热气的馒头,包着扁食吆喝生意的摊主,三四位分散打扫卫生的清洁员,正在维修道路的路政工人,来来往往购物的人群,在大家淡定或充满笑意的眼神里,笔者早已感受不到令人恐惧的病毒了,更多的是老百姓们平凡又踏实的生活气息。(吴俊杰 张堉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