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难事,找翔宇,有纠纷,还是找翔宇。”这是北高镇村民常挂嘴边的一句话。
黄翔宇,广大边防转改民警中的一员,从边防基层所社区民警、历任所领导、大队领导,后转改至荔城区公安分局北高派出所社区民警,从警20个年头,经历多个基层岗位,现如今重拾社区民警老本行,他照样得心应手。目前他所负责的北高镇三个村,虽存在基础设施差、民间纠纷多、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但他工作起来干劲十足,给人的印象就是“很有亲和力”。从警以来,他多次被评为优秀警官、两次获三等功、三次获嘉奖。
热情服务暖人心
勤走、勤记、勤问、勤听,黄警官走进村居,用脚丈量村居每一片土地,用心服务每一位村民。积极开展入户走访,更新“一标三实”基础信息,提升社区警务平台信息数据的鲜活性、有效性。共计入户走访1000余户,其在开展入户走访过程中发现辖区美兰村村民郑某因疾病导致腿脚无法行走,又常年在家,行动不便,致使二代身份证丢失后一直没有及时补办。了解详细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户籍警,一起主动上门为其采集照片信息,帮助其顺利取得新的身份证。就这样经常性的为民办实事,黄警官变成了村民常挂口中的“大好人”。
“社区民警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做好群众工作,要从关心村民的生活入手,不断拉近距离,建立信任感,这样工作起来才能游刃有余”他说道。
精耕细作护民安
耐心是获得村民信任的法宝,用心是打开村民心门的钥匙。黄警官着眼村居人口密集特点,针对辖区疫情防控,牵头与村部、卫生院达成共识,每天到各村各户排查未种疫苗村民,告知应种尽种,做到心系村民,用真心赢得信任和赞誉。
在村部微信群内,经常可以看到“请大家出门时佩戴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等众多提醒信息。目前,村部微信群已经成为黄警官的第二工作阵地,对于村民的线上咨询,他每问必答。
他先后参与北高镇卫生院疫情安保20余场,接待村民咨询200余人次,接待求助约30人次。集中宣传电信诈骗、扫黑除恶、疫情防控、无毒乡村、防火防盗等30余场次,覆盖总约2000人次,入户宣传500余户,线上建立30个微信群。
景点隐患抓落实
北高辖区因地域特色,各景点特别是临水临崖地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黄警官也依旧不辞辛苦,依旧在疫情期间前后走访了北高镇五侯山、妈祖文化园等景点,及时妥善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预防和提高应对综合性突发事件的联合应急处理能力。
在北高镇政府综治办等各大部门的联合配合下,黄警官在五侯山景区开展综合演练活动,以防暴、消防、急救三种在景区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分别进行三场模拟演练活动。黄警官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在现场介绍了各种急救知识、设备器材使用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现场还指导景区相关工作人员遇到突发紧急情况要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置,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
黄警官总是心系群众,心中总不忘一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扎根村居化矛盾
发现村民困难,不解决不放过;发现矛盾纠纷,不化解不放过。黄警官用“热心、耐心、公心”取信村民,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联合镇综治、司法所、村委对涉及邻里矛盾、家庭纠纷开展全方位的化解,其在下乡时路遇居住北高镇冲沁村的小伙子王某,大中午顶着烈日拖着疲惫步伐走在路上,了解原因是与家人的家庭矛盾,一气之下离家出走,黄警官立即送王某回家,并多次上门调解,虽双方僵持,问题未能妥善解决。但黄警官依旧喊上村干部、双方当事人一起进行调解,经村干部讲解和黄警官的说服教育,双方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握手言和。自治、德治、法治形成“三治”唤醒了村民意识,提升了社会治理“内生力”,让村民从“糟心”变“顺心”。
自担任社区民警以来,经黄警官化解的矛盾纠纷50余起,98%以上都成功化解。问及这其中的秘密,他说:“作为社区民警,就必须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为村民排忧解难,只要我们坚持公平公正,关注矛盾纠纷的焦点,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点,耐心细致去做工作,矛盾就容易化解。”
以“身边事”赢民心,用“小和谐”累积“大平安”,聚焦村民亟需、求助、难点问题,把工作做实做细,黄警官用一件件身边事将民警的热心与民心连在一起,在警民鱼水情中扎根基层、服务社会,这是初心,更是使命所在。(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