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问我在哪里,我不是在卡点,就是在去卡点的路上”,刘仁鸿捎上对讲机便走出办公室,这是他近来最经常挂在嘴边的话。9月28日,是他到涵江高速卡点“打卡”第19天。逆行不言退,坚守不下线,他加班加点处理好卡点日常大小事务和后勤保障,为卡点执勤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有经验,我来吧
9月10日,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突然打响。“封城!所有的要交通要道实行管控”,疫情防控指挥部一声令下,已经撤点16个月的涵江高速路口执勤卡点被再次启用。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卡点的工作是由我负责保障的,我有经验,这次还是让我来负责吧!”这位主动请缨负责卡点筹建和管理的就是莆田市公安局三江口派出所副所长刘仁鸿。
当日,接到指令后,刘仁鸿和同事迅速组成执勤小分队,迅速投入卡点车辆检查、人员登记、宣传劝返等工作。随后,他立即协调多渠道迅速配齐执勤点警务装备、防护物资,短短一个下午的时间,他便将集装箱、空调、遮阳伞、桌椅、防疫物资、充饥食品等必要物资配备到位。“只有和大家一起参与执勤,才能更清楚缺什么,还要补什么”他这样说到。
“秋老虎”持续盘踞在9月的八闽大地,路面地表最高可达50余度,为了协调各种装备和物资,9月11日那天,刘仁鸿头顶着烈日在涵江公安分局机关、派出所、高速卡点、镇政府等地来回奔波近八小时,湿透的制服贴背。秋阳的热辣在他的脸庞刻上深深的“口罩印”。他也因此得了个外号——“口罩哥”,这是同事对他付出最大的肯定。
泡面成了“家常便饭”
作为卡点的“管家”,从后勤物资登记采购到群众捐赠物资接收搬运从协调集装箱、遮阳设备到把一个个路障摆放到位,从卡点相关台账制作收集到系列执勤、日常管理规定,从统筹执勤人员职责安排到处理现场突发状况,他都事无巨细,生怕因为自己工作疏忽,造成安全隐患,或让民警在执勤过程中受不必要的罪。
“怎么这么晚吃泡面,你没吃完饭么?”9月18日的深夜,同事邓心怡看到刘仁鸿一个人在调解室吃泡面时惊讶地问道。“傍晚卡点新送来的遮阳大棚要安装加固,还要重新重新布置路障,不早点做,明天大家还要穿着防护服顶着烈日查验车辆,太遭罪了。所以无论如何我们也要在今晚前把遮阳大棚装起来。这不,一直忙到现在,回到所里才知道快11点了,就随便吃完泡面对付了。”说完,他又低头呲溜呲溜吃起泡面。卡点距离派出所有15分钟左右的车程,一忙就会赶不上单位的饭点,泡面,八宝粥,面包……成了“家常便饭”。
同事眼中的“活手册”
“不懂就问刘仁鸿,他是我们的活手册”一同在卡点执勤的同事打趣道。刘仁鸿总是将上级下发的文件、规范的具体内容总结提炼、精准解读,把自己训练成一部“活手册”。工作中,他24小时保持在线模式,执勤民警遇到的大小问题都向他求助,即使是在凌晨3、4点,只要一接到电话,无论是询问车辆通行所需材料等“简单题”,还是碰到闯关冲卡的“棘手题”,他总能立即打起精神,确保各类突发情况及时处置到位。
“我们的核酸检测是24日,不是23日。”9月25日上午,一位生活物资运输车司机对着执勤人员着急地解释到。他想要从涵江上高速去福州,现场打开“健康码”一看,48小时核酸结果过期。刘仁鸿了解情况后立即与上级联系,了解到因医院系统录入错误,将9月24日的核酸检测结果误录入为9月23日,导致运输车辆司机核酸显示过期。经过协调医院相关证明材料,该批车辆得以正常通行。
因为疫情的原因,人们普遍存在焦虑烦躁的情绪,再加往来人员和现场情况多样复杂,执勤工作时常存在较大的困难。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换位思考、温和沟通、政策解读、情理结合是刘仁鸿的工作“小技巧”,他用细心、耐心处理了30余起现场突发情况,确保把好一线疫情防控关卡的每一步。(邓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