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莆田分公司:用“移动速度”守护“莆田温度”
【发布日期:2021-09-1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在仙游县体育中心,莆田移动技术团队保障方舱核酸实验室网络顺畅,确保防疫数据高速传输

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莆田移动提供云视讯会议系统解决方案及网络技术支持,助力医学专家对防疫工作进行会商
自战役“集结号”吹响以来,中国移动莆田分公司第一时间配合各防疫相关部门,用信息化产品助力防抗疫情,全方位提供网络应急支撑保障,全情投入为人民群众做好疫情期间通信服务,用实际行动彰显“移动速度”。
与时间赛跑,助力高效抗疫
各类交通枢纽作为内输外出的重要关口,疫情防控工作不可小觑。9月12日晚,莆田移动第一时间响应应急调度,两支青年突击队分别前往莆田火车站和秀屿区疾控中心的核酸检测点,配合政府部门紧急开通2条专线网络,保障防疫工作的安全、有序开展。
疫情就是命令。9月13日,在莆田市镇海街道留观点某酒店,莆田移动迅速响应政府部门云广播安装需求,党员先锋队在非隔离楼层模拟演练安装流程,随后身着二级全套防护服,顺利迅速完成6台云广播设备在指定区域的布放安置。
对于仙游县体育中心和涵江医院(福建国药东南医院)在建的方舱核酸实验室,莆田移动立即组建疫情通信保障突击队火速赶往现场,3小时内快速完成应急宝安装、传输光缆布放、熔接跳纤、开通后台基站,高效保障方舱实验室网络运行畅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陆续接到市12345便民服务热线带宽扩容、多所学校宽带及视频监控保障等需求后,莆田移动多个专业队伍火速集结,制定了“模块化”建设模式方案,“多管齐下”加快推进保障和建设任务,为“抗疫”架起坚实的通信桥梁。
信息化利器,助力智慧抗疫
这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应疫情防控部门紧急需求,为对隔离区域进行科学管理,需安装1700部“电子封条”,莆田移动毫不犹豫接下任务,紧急协调外省厂家加急备货,千里运送至仙游枫亭高速路口,由仙游移动人员接力传递,逆行前往隔离现场安装,实现隔离区域“不漏管、不脱管”的安全管控,以信息化助力疫情核心区域科技防疫。
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为方便医学专家对防疫工作进行会商,莆田移动提供了云视讯会议系统解决方案及网络技术支持,不仅在现场安排专业的保障团队进行全程会议控制,确保音画效果及平台切换流畅,同时还派出技术团队对网络及线路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保证网络稳定顺畅。
本轮疫情以来,莆田移动累计已为1421名防疫抗灾人员做好免停机服务保障,针对防疫抗灾人员提供防疫语音流量包超10000笔,用于支撑防疫现场数据采集,助力政府部门发送各类防疫短信近3000万条,投入电子封条(NB门磁)、闽政通扫码枪、热成像一体机、云广播、和对讲等信息化防疫产品1700多套。同时,为参与流调工作的人员开通“福建疾控流调”防疫名片2000余笔,为防疫工作开展提供坚强保障。
疫情期间,流调工作“快”字当头。公安部门协调各界志愿者一千余名,共同参与流调工作,急需大量号卡支撑。接到这一紧急需求,莆田移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赶往现场,连夜协助开通流调用卡。经过6个小时熬夜奋战,累计开通号卡1100余张。同时,莆田移动充分发挥智慧中台能力优势,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挖掘疫情期间的高危用户清单,为评估疫情扩散范围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目前,累计为公安部门支撑流调号码导白5029个,确保流调人员通讯联络安全畅通。
多样化服务,助力暖心抗疫
为减少聚集和接触传播,莆田移动紧急开发线上业务办理工具集,广大客户足不出户即可查询个人通信消费情况、办理移动相关业务。同时,制作各类宽带排障及网络使用技巧的链接及视频,多样化方式向广大客户宣传推送,通过在线远程指导的方式,帮助用户及时解决小故障,省心又暖心。
在接到莆田全市范围要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的消息后,莆田移动迅速协调各方资源、收集各新增核酸检测点,提前预判无线网络容量应扩尽扩,对全市1445个核酸检测点加强全网性能监控。对高负荷小区及时均衡优化,确保各核酸监测点网络通信畅通,为核酸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此次疫情低龄儿童患者较多,孩子们的身体健康牵挂着无数人的心,除健康治疗外,减少孩子的“隔离焦虑”迫在眉睫。对此,莆田移动第一时间主动对接附属医院,为隔离点的孩子们送上百余部通话手机和号码,让他们每天都能和家人以及心理医生通话视频,紧张情绪能有处安放。
在广大中小学校,为满足校方教学需求,莆田移动紧急扩容带宽,用“云视讯”产品助力师生线上教学,跟进并提供线上授课工具,确保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为集中隔离点紧急制定网络保障方案,全面保障小朋友的线上学习顺利开展。此外,为解决师生远程课堂、辅助教学、自主学习等网络需要,莆田移动及时推出“抗疫”惠民包,以满足客户居家办公、线上学习的上网需求。
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莆田移动将初心写在行动上,把担当落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用“移动速度”守护“莆田温度”。你我同心,必定“疫”过天晴!(时报记者 冯美玉 通讯员 马志航 戴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