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精耕细作社区警务建设——莆田市公安局秀屿分局打造近民亲民惠民社区警务
【发布日期:2021-08-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今年来,莆田市公安局秀屿分局为让有限的警力发挥最大作用,大力推动警力下沉,以做大做强派出所,做精做细社区警务,做实做透社区防控,做亮做强专业警种为目标,全面打造近民、亲民、惠民的社区警务工作。

今年以来,该分局辖区三类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38.5%,“盗抢骗”警情环比下降32.1%,流动人口登记率同比提高了18%,“零发案”社区(村)不断增加,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得到明显提升。

 

突出“两个创新”,完善社区警务工作机制

 

社区警务强不强,制度是保证。今年来,该分局以创建“枫桥式”派出所工作为抓手,从规范社区警务室建设、实现社区民警专职化、规范社区民警及辅警力量配备、建立健全社区警务工作制度等多个方面施策,健全完善社区警务运作机制,积极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一是创新工作模式。专职社区民警不参与派出所值班备勤,实行错时工作制,有效利用下班、周末等时间深入辖区开展纠纷调解、安全宣传、巡逻防控等各项社区警务工作,确保专职社区民警有足够的精力扎根社区,耕好自己的“责任田”。“以前一周值一次班,其他的时间要巡逻、出警、办案,真正开展社区工作的时间非常少。现在专职化了,大部分的时间都“泡”在村里,治安防范、安全检查、调解纠纷,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见警率高了,群众也更安心了!”社区民警韩宇福有感而发。二是创新考核体系。专职化自由是一把双刃剑,为确保工作实效,杜绝少数社区民警过度自由,分局出台了专职社区民警个人绩效考核奖惩制度,通过科学地运用绩效考核激励“杠杆”,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形成“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工作导向。上塘社区民警杨政炜管辖着东峤镇最繁华最复杂商街地带,在他看来,9名社区民警都把片区“当家经营”,如果自己辖区内发案多,月绩效排行垫底,面子上也挂不住,所以必须在服务管理上多动脑筋、想办法。

 

强化“三个统一”,夯实社区警务建设基础

 

社区警务细不细,基础是关键。今年来,该分局围绕“打、防、管、控、服”这一作战实体,积极推进社区警务基础建设,打造最优作战单元,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社区警务专职化队伍。一是统一硬件建设。按照集约化、专业化、整合化的要求,分局对辖区内22个警务室进行升级改造,按照外观形象、制度牌匾、工作台账、装备配备的标准,统一配置了电脑、对讲机、办公桌椅及其它办公设施,确保“硬件”保障到位。“以往警务室只有办公桌、记录本和一些简单的办公设施,工作起来很不方便。硬件升级后,终于感觉像个家,工作效率也提升了很多。”社区民警严军贺由衷感叹。二是统一勤务模式。积极发挥社区民警平安建设的主体职能,全面整合社区平安建设的基础力量。在警力配备上,实行城区所“一区一辅一助理”和农村所“一村一警务助理”标准,专职开展走访、法律宣传、掌握社情民情、组织治安防范等工作,使社区民警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种好“责任田”。“感谢你们培养出了人民的好警察……很感谢警察同志,真的非常非常感谢”724日,埭头派出所收到了一封6公里外寄来的感谢信和锦旗,表达对该所社区民警为群众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的由衷感谢。三是统一治理机制。针对辖区特点,全面厘清工作主体和权责,构建多元参与的社区安全治理机制,突出解决治理主体不清、权责关系模糊以及治理路径单一不畅等问题,提高基层警务效能,确保社区警务工作在政府、社会和居民的多元治理格局中发挥更大效用。今年来,月塘派出所依托社区专职化工作,积极创新走失人员快速反应机制,组建了一支由社区民警带队,由协警、网格员、联防安保队员和11支村居志愿者组成的走失人员应急反应小组,极大提高了找寻效率。

 

做好“四件实事”,提升社区警务工作质效

 

    社区警务实不实,人民群众是裁判。为提高社区警务工作质效,该分局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组织社区民警走近群众、深入基层,心贴心服务群众之所思、面对面了解群众之所需、点对点解决群众之所困。首先,做好宣传“关”。针对群众关心的防盗、防骗等问题,社区民警们建起了平安村居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公众号平台等向社会面发布警情通报、预警提示、新型犯罪手法等内容,并印制宣传资料,由社区民警、网格员和巡逻员在入户走访时带到群众家中,特别是对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在发放宣传资料的同时,还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重点强调,提升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今年以来,该分局共开展各类安全防范宣传586次,有效提高辖区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 其次,做通调解“关”。充分发挥专职社区民警组织者、牵头人作用,建立清单式任务机制,常态化、精细化开展各项工作。专职社区民警利用工作优势,强化联动调解机制,深入开展矛盾隐患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行动,重点加强对信访、涉军和各类利益诉求群体人员动态管控,并推动社会组织、调解志愿者等参与化解,提升调处效能。今年以来,分局先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970余起,调处成功率达96%以上,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其三,做实防范“关”。社区民警以“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为契机,走近群众、深入基层,对在走访、座谈、接待群众等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做到即发现即整改,严防“小隐患”酿成“大事件”。针对辖区群租房消防安全隐患大这一顽瘴痼疾,社区民警通过走访登记、入户摸排、定期评估等方式,分区域、分层次普及安全知识,拉网式开展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今年来,分局共开展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安全隐患排查1800余次,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856处,为辖区安全稳定拧紧“安全阀”。其四,做实采集“关”。为更好地方便群众,分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社区警务专职化为牵引,积极开展“一标三实”信息大采集、大录入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通过召开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会,建立用人单位微信群,利用线上+线下方式常态化开展法律法规、案例宣讲,切实增强房东(用人单位)自主申报流动人口信息管理主体责任意识。针对出租房屋、建筑工地、综合市场等易漏管、难细管、缺常管区域,常态开展滚动排查,确保不漏管不失控,遏制和减少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高发势头。今年以来,分局共处罚不按规定登记承租人信息67人,累计登记流动人口5000余人,列管重点人员300余人次,实现流动人口精准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陈杰 吴晓辉)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