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荔城公安分局切合自身实际,抓实抓好流动人口管理基础工作,以“服务好、管得住”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强化服务、完善管理、促进融入”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模式,切实提高管理质效。
创新“三种管法”,畅通流动人口管理渠道。一是抓住落脚点,实行以“房”管人。按照“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与房屋出租户签订责任书1000余份,严格落实出租房主主体职责,将社区民警主管与房东直管有机结合,要求房东定期上报出租人员情况,社区民警不定期抽查检查出租屋,达到信息采集、入户走访、隐患排查三位一体,以此实现以房管人,做实流动人口管理。二是抓住活动空间,实行以“业”管人。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用工单位负责制,对今年以来新登57276名流动人口依据实际情况实行分级管理。对有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居所固定的外来人员,作一般性常态管理;对交往人员复杂、有固定居所的外来人员,每月入户调查1次,作关注管理;把无正当工作、无稳定收入、有违法犯罪前科的外来人员列为重点类管控,实行专人专管,做到全面及时掌握用工单位流动人口情况。三是抓住管理源头,实行以“证”管人。要求房东带领出租房屋的流动人口至社区警务室办理居住证,对已办过居住证的人员,由房东联络通知其及时至警务室变更居住地址,通过证件办理,将外来人口最新信息录入公安平台,提高办证率的同时确保外来人员数据鲜活。
依托“三个平台”,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方法。一是依托流动人口平台,实行可视化管理。依托地理信息采集工作,将全区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等信息,通过社区民警居住证办理平台、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及时采集录入,实时上传至社区警务工作平台,民警可查询流动人口所居住房屋及周边实景情况,实行“可视化”管理,密切关注动态,及时跟进措施,有效提升流动人口管控率。二是依托“微警邻”微信公众号工作平台,实行前置化管理。充分利用现代社会手机应用率高,微信注册人数多的特点,将警务工作平台“微警邻”微信公众号打通,集模块改造、智能采集等功能于一体,利用手机小巧轻便、操作简介、可随身携带等功能特点主动上门开展服务登记,使手机成为服务流动人口管理的前置化窗口阵地。三是依托警民沟通平台,实现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派出所搭建的“网格微信群”作为畅通警民沟通的专属平台,民警依托平台积极与暂住人员、流动人员集中的企业、用工单位、社区小区常态沟通交流,动员群众在群内发布有关防疫、求助类信息,民警依托平台做好流动人员信息核查、登记、回访、法制宣传等工作。
力求“三个到位”,保证流动人口管理质效。一是信息采集到位。依托居住证管理系统,第一时间将流动人口信息与在逃、违法犯罪、重点人员、吸毒人员等资源信息进行比对,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违法犯罪线索,根据比对结果确定管控举措,及时指令相关单位落实查证、分析、抓捕、管控等措施。分局户政科实施“日巡查、周通报”制度,制发周通报3期,加强对流动人口采集信息质量、内容、时效的检查监督,提高信息采集质量。二是排查整治到位。联合综治、司法、城管等职能部门,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对我区所有出租房屋、企业、工厂等流动人口聚集场所重点检查,社区民警逐门、逐户、逐人入户走访排查,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53条,及时有效的排除辖区潜在安全隐患,确保辖区社会治安稳定。三是沟通服务到位。积极掌握流动人口中失业人员、残疾人、独居老人、高龄老人等困难人群的动态信息,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会同职能部门开展针对性帮扶解困等工作,今年以来为流动人口累计提供上门服务65次,帮助企业外来员工办理居住证438人次,办理居住登记1325人次,帮助困难外地人办理迁移户口12笔。(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