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自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市法院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教育整顿重要内容,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介绍,市法院党组高度重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注重开门纳谏,倾听呼声期盼,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方式倾听群众对于司法的新需求新期盼、倾听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市法院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律师、人民陪审员、特约监督员、案件当事人及基层群众代表等召开队伍教育整顿征求意见座谈会,征求涉及打击网络犯罪、解决执行难问题等意见建议22条。该院党组书记、院长苏建平带头深入重点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倾听企业家对司法的需求和关切;该院其他院领导班子分别挂钩1个重点课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收集意见建议,各县区法院结合“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机关、企业、村居开展调研,广泛收集意见建议,进一步提高为群众办实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群众反映的诉讼服务、审判效率、执行难等急难愁盼问题,全市两级法院积极回应并切实解决。市法院针对改判发回案件较多的问题,开展专项评查工作,深入分析原因症结,强化审判效率管理,进一步提高审判工作质效。仙游法院围绕聚焦改革增审判质效、聚焦诉求增服务质效、聚焦市场增营商质效、聚焦解纷增综治质效、聚焦宣传增普法质效为群众办好事。荔城法院开展执行案款集中发放活动,通过组织申请人与被执行人召开债权人会议,促成被执行人分期还款,共集中向30名申请人发放案款187多万元。城厢法院在“党建+”社区邻里中心、“综治+”社区治理中心建设邻里解纷中心,11个邻里解纷中心共诉前化解各类纠纷125件,力争把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涵江法院建立全市首个家事调解基地,深化家事调查、家事纠纷调解、家事法律普法宣传等工作,有效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秀屿法院依托全市首家党员法官工作室入驻“党建+”邻里中心,定期或不定期选派法官开展就地立案、就地调解、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工作,实现司法服务关口前移。
此外,该院加强经验总结,研究制定一些整治司法顽疾、便利利民的制度机制,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并制定《关于建立执行人信用激励惩戒“红白黑名单”分级分类管理的规定》,推动信用惩戒精细化、精准化管理,对于列入“红名单”、“白名单”的被执行人,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并根据不同情形给予正向激励或采取相适应的执行措施;列入拒不履行“黑名单”的被执行人,依法用足用全强制执行措施。秀屿法院出台《关于服务保障“保护好湄洲岛”的十项措施》,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强化生态司法保护,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时报记者 林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