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在履行我的职责,这是我的使命!”——镇海所社区民警郑德珍。多年来,郑德珍日复一日耕耘着自己的责任田,在实践中增强群众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为群众办实事。走街访巷、入村入户、家里家长、纠纷调解、反诈宣传 、社区戒毒、上门预警、诚信交通、爱心服务、救助群众,辖区内似乎哪都有民警郑德珍的身影……丰富的工作经历让郑德珍变成了辖区小有名气的“多面手,多能手”。
郑德珍,出生于1972年。1991年从军入伍,2006年11月离开部队来到繁杂忙碌的莆田市公安局镇海派出所。2014年10月被莆田市公安局给予嘉奖;2015年11月被福建省公安厅给予全省十佳社区(驻村)民警;2015年12月被福建省莆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记三等功。
服务好手,上门办证暖人心
民有所需,警有所为。郑德珍心系辖区内困难群众,当辖区内的群众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他总是能及时出现在群众跟前。
住在新溪的精神病患者林某就深有体会,因为病情原因,林某在2018年时不慎将身份证件弄丢,又由于身体原因刘某本人无法前往派出所,导致身份证件无法办理,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镇海派出所社区民警郑德珍在了解到这情况后马上联系同事,在当天就带着设备赶赴林某所在的医院为其提供上门办证服务。由于李某严重的病情,原本拍照,采集指纹、采集身份信息这些简单的事宜却困难重重。为了尽快采集到这些信息,郑德珍带领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得对李某进行语言劝慰、调整姿势等。在郑德珍经过多次尝试之后,终于采集到了相关信息,并在证件办好后亲自送到林某家人手中。
“遇到困难的群众我们更要耐心服务,更要给予他们给多的细心关注,我不觉得这有多麻烦,这是我的工作。”郑德珍用行动印证了他的话语,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反诈强手,宣传防控护平安
正值诈骗案件高发期,公安机关与狡猾隐秘的诈骗分子不断斗智斗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郑德珍也投身其中、积极作为。
为了切实提高辖区群众的反诈意识,减少辖区群众的财产损失,身为社区民警的郑德珍通过“进企业、进小区、进校园、进店面、进家门”五个进活动,挨家挨户开展防诈宣传。在“五个进”活动中,郑德珍还专门开展微信小程序“金钟罩”反诈宣传,“金钟罩”是一款可以预防诈骗的微信小程序,针对具体的辖区,“金钟罩”会对接受到诈骗信息的群众进行反馈,并会派遣当地民警对收到信息的群众上门预警,实现实时防护,及时劝阻,能有效的预防、预警诈骗陷阱。郑德珍尽己所能,用自己的方式全方位全方面反诈宣传,尽心尽力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一是进企业,进入企业反诈宣传,带动企业推企业、企业推员工、员工推家人的方式进行反诈宣传。二是进小区,进入各个小区进行反诈宣传,利用小区内“观红色电影,学百年党史”等活动进行反诈宣传,分发宣传单,将反诈信息带入小区微信群,组织小区居民共同加入“金钟罩”微信小程序。三是进校园,进入校园给全校师生上法制课进行反诈宣传,开展反诈知识专题讲座。四是进店面,进入线下店铺反诈宣传,先对各个店铺内员工进行反诈知识宣传,介绍“金钟罩”小程序,再利用店铺面向顾客帮忙宣传反诈知识。五是进家门,进入走访辖区内小区居民家中宣传反诈知识,一方面分发反诈宣传单讲解诈骗分子的常用伎俩增强群众的反诈意识,另一方面让群众添加反诈微信群,注册“金钟罩”微信小程序,一旦发现群众有落入诈骗陷阱的可能,马上上门预警防止群众被诈骗。郑德珍用自己的方法,通过一个个具体行动落实反诈宣传防控。截止至今日,在他三千不到的辖区人口,已经有1700人关注了“金钟罩”小程序,注册人数有1200余人,达到近48%的注册率。郑德珍还在工作中设立多达23个工作群,并每天定时向群内推送反诈信息及金钟罩二维码反诈宣传,确保宣传工作落实到位,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反诈工作添砖加瓦。
调解妙手,矛盾化解促和谐
今年2月19日,郑德珍正在进行辖区下乡走访,在路经东大路与天九湾的交界处时,郑德珍发现一名女子坐在地上跟一名男子大声争吵,旁边地上还有一辆倒地的电动摩托车。看着凌乱的现场,听着激烈的争吵声,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郑德珍马上意识到这起交通事故应该从快处理,不尽快处理可能会激发矛盾,引起堵塞交通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在判明形势后,郑德珍马上明确分工,一方面自己当即上前了解情况并劝阻两人继续争吵,另一方面让同事拨打110、120号码及时上报中心和展开救助。据了解,骑电动车的女子与小车男子发生意外碰撞,女子受伤倒地后就与小车男子争吵不停。以法为先、以情入手,郑德珍当即针对双方矛盾对二人进行矛盾调节,听着郑德珍中肯的话语,双方终于止住了争吵,并表示愿意“坐下来”处理这次意外事故,避免了事态的继续扩大。在相关人员到来前郑德珍还疏散了
围观群众,排除发生交通堵塞的可能,从先期处置到相关人员接手现场后再离开,郑德珍一直待到了最后一秒,用实际行动履行职责,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证矛盾不上交,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禁毒能手,帮除毒瘾护安宁
以人为本,真情帮困。郑德珍对于社区内有吸毒前科的人员也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面对有吸毒前科的王某,郑德珍决心“挽起袖子”负责到底,努力让王某重回正轨,自从王某被责令戒毒以后,他居住地的辖区管辖民警郑德珍就隔三差五的去看望王某,去找王某谈心,询问近来的情况,解决他生活方面遇到的难题。经过不断的努力,在社区戒毒的3年时间内,王某多次尿检都呈阴性,成功的从一个毒瘾“君子”转变成正常的社会人员。在社区康复期间,伴随着郑德珍的鼓励下,王某还发挥自己的兴趣,专门去学习了叉车的使用方法,经营起了叉车生意。经过几年奋斗打拼,现在王某家里拥有多台叉车,步入了正常人的生活,生活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太感谢郑大哥了,多亏了他在背后的支持,从戒毒所出来那会我浑浑噩噩的生活到现在我竟然还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我简直不敢想象……”王某激动的说到。王某从吸毒人员真正变成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员,郑德珍用时间证明了他的决心,用行动践行了他的诺言。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的一句话,作为人民警察的社区民警郑德珍对这句话尤为深刻,为人民服务就是郑德珍从警工作的初心,郑德珍还在继续履行他的初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一直在路上。(黄涛 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