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城厢公安分局——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显成效
【发布日期:2021-04-1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社区警务工作是社会治安的“桥头堡”,是公安触角延伸到基层的“神经末梢”。如何更好地将社区警务打造成社会治理的第一平台、维护稳定的第一防线、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莆田市公安局城厢分局大胆尝试社区民警专职化,各试点社区取得初步成效,38日上午,该区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现场会召开,向全区推广试点单位的经验做法。

 

推进监控全覆盖

提升群众安全感


试点社区月塘社区治安形势复杂,居民楼内的违法案件时有发生,而社区内部监控存在盲区,给案件侦办带来了困难。为解决社区内部监控的覆盖问题,社区专职民警蔡建东便开展逐户排查社区内部的监控安装情况,走访动员居民在社区楼道、出入口等关键位置安装监控设备。起初,不少居民对专职民警的动员工作并不支持,对自费安装监控设备抱有排斥心理。然而发生在227日的一起事件,让社区居民们彻底转变观念,全力支持。

227日当天上午,居民陈先生发现放置在自家门口的3袋沙子不翼而飞,便立即查看近期刚装好的监控视频,发现223日下午,有一对男女骑着三轮车将其门口的3袋泥沙运走,立即通过微信将监控画面发给社区民警求助。经过调查,发现系附近市场的陈女士将泥沙运走,最后经过民警调解,双方达成赔偿协议。“装了探头就是好!以前我也觉得他们推广楼内监控很多余,浪费钱也浪费时间。经过这件事情后,看来安装这些楼内监控确实很重要啊”陈先生经常跟邻里们说道。截至目前,该试点社区已安装视频探头1053个,实现监控视频全覆盖。

 

24小时“亮灯”

快速主动服务


霞林派出所将辖区的下黄社区、霞林街道的警务工作站开启24小时“亮灯”模式,并在每个警务站配有3名专职社区民警、21名网格员、21名巡逻员,与“党建+”邻里中心联合办公。社区民警专职负责查办本辖区内的社区管理类治安案件及纠纷类案件和日常社区管理工作,给社区民警减轻负担,腾出时间和精力更好地服务社区工作。

实施24小时亮灯工程后,下黄、霞林两个警务工作站,由2组社区民警各自按三班倒,带领巡逻员或网格员开展入户访查或辖区巡逻、场所检查等工作,在值班日内24小时驻扎警务工作站,接受群众求助或处理临时性突发案事件。这种模式的一大优势就是能够就近组织警力第一时间处置各种情况,实现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更加贴近群众,以社区警务工作站为主要工作阵地,“知百家事,走百家门,识百家人”,化身为法律政策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安全防范的组织员、治安工作的管理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和居民群众的服务员。

 

源头预防

化解矛盾纠纷


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华亭派出所社区民警坚持以“防”为主,采取主动介入、主动宣讲预防等方式,将各种小纠纷、小矛盾、小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避免了矛盾纠纷的转型升级,真正做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华亭派出所专职民警在日常下乡走访中得知,辖区后角村林某与黄某因一棵龙眼树引发矛盾纠纷,双方一直争执不下。林某怀疑黄某未经其同意,将林某的龙眼树砍掉,原因是林某的龙眼树阻挡了黄某家中光线,但黄某对此事矢口否认。民警了解情况后,分别到林某和黄某家中,进行走访协商,协调解决方案。通过分别交流、双方座谈等数十余次的反复走访,最终双方决定各让一步,接受民警提出的调解方案。

近年来,莆田市公安局城厢分局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方式,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契机,以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为载体,更好地服务百姓民生和打击违法犯罪,并以试点社区的成功经验,全面推动全区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陈宏)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