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送达难、送达慢、效率低,一直是困扰法院工作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2018年以来,城厢区网格化中心与城厢区法院共同探索,利用网格化队伍资源、信息平台和管理机制的优势,将遍布村居社区的基层网格力量纳入送达体系,形成了独具城厢特色的“网格化+司法送达”工作模式,有效突破了“查房找人”的送达瓶颈。
依托大平台,数据“准”出现
城厢区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与计生信息、城市管理、公安警务三大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拥有海量鲜活数据库。将当事人信息输入网格化平台,系统即可查询其联系电话及住址,有效破解以前无处找人的尴尬。同时,建立微信工作群,网格员在遇到送达问题时能够及时向法院管理员询问,同时将送达现场照片及时传送法院,各网格员也可通过微信群与其他网格员交流自己在送达文书过程中的有效方式方法,促进信息共享。
依靠网格员,文书“快”送达
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清楚当事人动态的优势,深入村居社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协助法官查找被送达人下落,掌握被送达人动向,对法院送达工作进行指引或对留置送达行为进行见证,提高送达成功率。同时充分发挥网格员触及面广、人缘好、熟悉当地乡土人情的优势,协助做当事人思想工作,提高了直接送达率。
依借巡逻员,人员“稳”管控
网格巡逻联防队伍配合法院与其他部门,在执行阶段为法官及时提供被执行人的下落及财产线索,协助配合法院强制执行措施、代为送达执行通知书和参与执行和解等,形成执行合力,破解执行难题。
“网格化+司法送达”工作开展以来,城厢区司法文书送达效率大大提高,直接送达率、首次送达成功率、送达信息利用率同比分别上升27.6%、39.2%、33.3%,收结比、结案率等指标均位居全市法院前列,呈现“一次送达、次次送达”、“首次送达、后续畅通”的良好局面。 (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李秀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