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5月24日 星期六
天气预报:
延伸产业链条 做优产业集群 荔城传统小作坊实现华丽转身
【发布日期:2016-10-13】 【来源:本站】 【阅读:856次】

□凌明信 陈东庆

时适寒露节气,天降暴雨,气温骤降。因与农家香食品厂负责人郑国雄有约在先,荔城区食药监分局陈鸿霖局长决定冒雨前往黄石。
这是陈鸿霖第三次来农家香食品厂实地调研,促进当地优质产业兴化米粉的发展。第一次来这家米粉生产厂家调研时,他看到的只是一个规模较小、条件简陋的小作坊。他语重深长地对郑国雄说:“你们的传统产业,不但要提速快跑,还要走出国门抢占市场。我们热切盼望你们乘势奋起再出发。”
这一次,厂家将带给陈鸿霖什么惊喜呢?
郑国雄把淋了凉雨的一行人领进车间。瞬间,一股股热流涌过来,外面凉雨一片,车间热火朝天: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内,几台米粉制造机器正有序地运转着,十几个戴着安全帽的工人正熟练地忙碌着,白亮的墙壁上悬挂着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楚地记载着食品添加剂管理、生产加工环节控制、质量管理制度等hellip;hellip;
郑国雄的米粉生产车间形成规模,工人们干劲冲天,与一年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这让陈鸿霖大喜过望,连连称赞企业提升传统产业满满信心,打造了米粉产业的升级版!
兴化米粉是莆田的著名土特产,价廉物美,作为一种著名特产,它名扬海内外,尤为海外侨胞所喜爱。荔城区黄石、新度两镇是兴化米粉、腐竹、豆腐等传统工艺食品生产加工之乡,荔城辖区共有此类特色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95户,大多是家族传承企业。作为农家香食品厂负责人,郑国雄也是家族传承企业,“我们的家族做米粉这个行业,有100多年的历史,我算是第六代了。从小开始,我就与米粉打交道,那时,做米粉行业的人很苦,除此之外,天气因素也大大制约了行业,碰上雨天,米粉也做不成了。仅仅是数年前,米粉还是靠手工加工的,每天只能加工500公斤米粉,而到了现在,米粉制做lsquo;鸟枪换大炮rsquo;,机械化带来生产的高效:每天可以生产米粉5000多公斤,最多的日产量为万斤精细米粉!最关键的是,我们的米粉销路行情看涨,现在的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网上订单接踵而来,包括众多农贸市场、超市。lsquo;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squo;,我们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发展势头,有赖于手头上的这一张lsquo;身份证rsquo;,不愁米粉卖不动!”郑国雄对同来的记者说。
广而告之销路好,闻者来矣财源多。被郑国雄津津乐道的“身份证”,是啥来头的?
由于食品生产许可标准高、小作坊加工场所简陋、业主办证意愿不高等种种原因,与农家香食品厂一样,经营兴化米粉、腐竹、豆腐等传统工艺食品小作坊,多年处于无证经营状态,也面临尴尬发展境地,小作坊的食品风险隐患较为突出。“由于没有许可证,好不容易谈下来的大订单黄了。超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可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米粉产品却进不了超市,批发的没有渠道,散卖的价格又太低hellip;hellip;”回忆以前多年来的惨淡经营经历,郑国雄一脸无奈。
小作坊业主普遍存在食品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不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为了改变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条件“脏、乱、差”的现状,也为了传承传统食品生产工艺,延伸产业链条,做优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升级版。早在2014年7月新组建初,荔城食药监分局就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将小作坊专项治理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头戏,对辖区内的食品小作坊进行全面摸查,掌握小作坊的数量、产品种类、基本条件、质量安全状况等情况,并举办多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业主培训,做好规范建档、监督抽检等前期准备工作。 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该局选择已纳入《莆田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允许加工食品目录》管理的5家小作坊作为办证试点,专门成立帮扶小组,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整改方案,向小作坊派出了指导员,变事中服务为全程服务。指导员按照《福建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福建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条件核准办法》等要求,在厂房布局、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安装等方面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小作坊改进生产条件,如指导小作坊将加工区与生活区按照保障食品安全要求相隔离、将生产设备设施和工具、容器等在使用前后进行清洗消毒、配备消毒杀菌设施等,并建立与所生产加工食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进货查验制度等,如实记录原辅材料采购、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合格及过期食品处理、批发销售等台帐。在该局指导下,5家小作坊均顺利通过现场核查。郑国雄的农家香食品厂,便是其中的一家。
“想不到这么快就拿到了核准证,我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有了这张lsquo;身份证rsquo;,以后我就可以底气十足签订单了,我们企业也可以光明正大迈开步伐,大干一番了hellip;hellip;”郑国雄激动地说到。他说的核准证指的就是《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加工条件核准证》,农家香食品厂核准证是荔城区第一张以生产经营米粉为主的小作坊核准证。
“不历几番锤炼,怎成一段锋芒!如今,我们的米粉不但在福建的销路大,在东南亚的销量同样看好。新加坡的lsquo;莆田餐厅rsquo;,有30多家连锁店,主打以兴化米粉为主的特色菜,他们的米粉全部由我们提供,我们的米粉漂洋过海了!”谈起现在的成就,郑国雄感到甜滋滋的,难掩内心喜悦之情。
从规模小、条件简陋的食品小作坊华丽转身,脱变为安全规范的精品加工厂,农家香食品厂只用了半年多时间。这些变化,是整治食品小作坊、守护舌尖大安全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是改造提升传统老产业、加快打造莆田产业的一个升级版。而促使兴化米粉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早转快转、转出成效的推手,正是荔城区食品药品监督部门。
“兴化米粉是莆田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宋代,2009年获批列入莆田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囿于工艺、意识等问题,一直以小作坊方式生产,为了擦亮lsquo;兴化米粉rsquo;这块城市名片,我们以lsquo;优rsquo;字当先,促使兴化米粉实现快速转型;以lsquo;严rsquo;字当头,倒逼小作坊领取核准证;以lsquo;引rsquo;字为本,成立协会发挥社会共治作用。经过一年多的整治帮扶,黄石镇米粉小作坊已实现从无证到有证,从有证到示范的成功转变,走上了规范生产经营之路。黄石镇26户米粉小作坊,除了5家米粉小作坊取得生产核准证外,2家小作坊已通过整改验收待取证,并择优推荐2家小作坊创建福建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示范点,为米粉小作坊搭建规范化生产经营的平台,”黄石食药监所陈东庆所长向记者介绍。“所里按照地方主导、宽进严管、鼓励创新、倒逼取证、社会共治等原则进行分类整治整治小作坊,采取树立正面典型与查处取缔条件恶劣、安全隐患大的负面典型双管齐下,发现一个,整改一个,查处一个,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查办,形成常态化监管。截至目前,我们所依法查处了6起米粉小作坊案件,罚款共计8.2万元,取缔5家生产加工条件差的米粉小作坊。”陈东庆说。
“上半年,荔城区食品行业协会成立,我们积极引导7家米粉行业经营者加入食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我监督管理作用,引导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同时,引导辖区2家米粉小作坊参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提高米粉小作坊抗风险能力。推进行业自律,壮大行业发展,指导黄石镇米粉行业经营户成立行业协会,促进米粉行业健康发展。目前,黄石米粉行业协会已吸纳成员26家。潺潺源泉流不尽,滔滔清水用不完,这就是我们下决心、花精力、出实招,提升各类传统小作坊的最终目的。可以说,莆田的小作坊发展,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明天!”陈鸿霖说,“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建设结构合理,产业优化的美丽莆田。这是市第七次党代会上提出的。我们现在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譬如兴化米粉产业转型升级,把食品产业打造成莆田支柱产业之一,这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造绿化产业体系,让美丽与发展同行。”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