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位于兴化湾畔的北高边防派出所,今年以来,以深化“放管服”户籍窗口业务改革为重心,以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创新模式,从“抓环境”“抓告知”“抓服务”“抓程序”入手,全力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努力实现“让群众只跑一次”,实实在在地为辖区民生服务,赢得了辖区人民的认可与赞赏。
细节入手:打造温馨舒适的服务环境
今年以来,为营造温馨的户籍业务环境,破解户籍办证窗口场地小、人员拥挤的瓶颈,该所在户籍室门口设立了等候区;同时增加服务设施,添置书写台、休息椅、饮用水、空调、仪容镜,提供雨伞、老花镜和方便群众照相的黑色衬衫;并设置人性化服务,安装配置了可同时为3种机型的手机充电的手机“加油站”。
服务指南:实现户籍业务一次性告知
为方便群众办理户籍业务,该所利用微信公众号上墙,业务知识“一点通”,将“如何关注福建治安便民微信公众号获取办理指南”的操作流程挂牌上墙,让群众直接了解各项户籍业务的所需材料和办理流程。同时,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回答问题“一口清”;并多次组织社区民警、户籍工作人员系统学习户口政策及户籍业务知识,要求社区民警、户籍工作人员熟悉掌握办理户籍业务所需材料,热情解答群众提问,做到一次告知,一次讲解。此外,自制户籍指南,办证材料“一看明”,将相关规定的条文提纲化、简练化,使指南条理清晰、内容通俗易懂;并将自制的132本办证指南册发放到各基层组织,使办事群众可以直接到居住地附近的居委会直观详细地了解办理户籍业务所需材料,力争让群众一次办结业务,努力实现“一站式”服务。
创新模式:开通优先办理的“爱心通道”
为了方便群众办理户籍业务落到实处,该所制度上墙,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一方面,将户口办理服务指南和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居住证的办证流程及收费标准上墙,业务公开化、透明化;另一方面,将户籍民警和协警的照片、警号、姓名、工作职责公开于公示栏,接受群众的投诉意见及监督。同时,推行预约登记,开展延时服务,对因网络故障等原因造成群众当时没能办成证的,进行预约登记,待网络恢复后,第一时间通知其前来办证;并针对无法在正常上班时间办理户籍业务的群体,启动午间延时服务机制,同时在每周六、周日上午9时至11时实行错时服务,截至目前,预约登记36人次,延时服务 67人次。此外,开通“爱心通道”和“绿色窗口”,主动帮助已满60周岁的老人、3周岁以下的幼儿、孕妇、残疾人士填写表格29份,为其开通优先办理证照的“爱心通道”,并设立了优先办理的“绿色窗口”。目前,已接待来办理户籍业务的群众3206人次,接待群众急事急办4人次,答复电话咨询办理户籍业务84人次。
简化程序:两项全新举措将审核前置
为简化户籍业务办理程序,该所创建“三联单”派单制度,派单制度立足于“只让群众跑一次”的原则,让民警多跑,让群众少跑。主要有五个步骤:第一,申请人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第二,由受理窗口审核,对符合条件、材料齐全的当场办结,对材料不齐的,户籍民警启用“三联单”,一联由社区民警留存,一联由户籍窗口留存,在单子上注明办理该项业务所需的材料及需要盖章的单位、小区等,实现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补充的材料,同时将社区民警姓名、联系电话告知申请人;第三,由户籍窗口工作人员派单通知社区民警,限当日到窗口领取申请人的业务回执单,并于领取后3日内将回执单交回户籍窗口;第四,申请人将材料补齐后主动联系社区民警,由社区民警上门调查核实并签字,待审批通过后,由社区民警通知申请人自行到窗口签字;第五,办结后,由社区民警通知申请人领取或送证上门。截止目前已成功办结“三联单” 18份。
(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