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午尼至尊——林兆恩(连载之十六)
【发布日期:2010-11-2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第十五回:表心境兆恩抒怀 生故情尚书题联

兆恩把东岩山的“天心楼”改为“海日楼”,并拟在东岩山建造儒、道、释三座亭和东西四小轩。开工之前,他请风水先生林直选择座向,林直把罗盘一摆,轻易就定好了方向,便坐在一块石头上单等兆恩认可。不料,兆恩远眺许久后,对林直说:“该处石现麒麟,已成两仪,罗盘只识其向,难究其势,你如此勘舆,岂不是扭其形,而反误这麟山之风水吗?”
林直无言以对,只好又开始忙活起来,这次他倒是看得很认真,也很仔细。方向再次打定,兆恩还是不赞成,经过如此反复,林直虽有些不乐意,但他在兆恩面前还不敢故弄玄机,只能是再次修正,方获得兆恩的首肯hellip;hellip;
工程完工后,兆恩将三亭四轩定为三纲五常堂,中间则为合一堂。“合一”是要合道、释、并与儒者为一。
于是,有门人就问兆恩:“为什么中间要称为合一堂,不是说二氏(道释)宗孔,而要说三教宗孔呢?”兆恩解释道:“以今之儒,非孔子之儒也,故儒家岂能置之其外。”
三纲五常堂落成后,兆恩亲书戒律,张贴公布,以告门徒和民众。戒律一共合四条:
一、士者能持受孔门心法,能时习举子业,而两不相妨碍者,是吾弟子也;若不能持受孔门心法,即与俗儒无别,非吾弟子也,勿入;或能持受孔门心法矣,而以举子业为相妨碍,轻弃去之,谓之士也可乎?亦非吾弟子也!勿入;其入者坐于东舍,毋越他舍混坐。
二、农者工者商者,能持受孔门心法,各守常分,各安常业者,是吾弟子也,入;若不能持受孔门心法,即与俗农俗工俗商无别,非吾弟子也,勿入。或能持受孔门心法矣,而不守常分,不安常业,谓之农谓之工谓之商也可乎?亦非吾弟子也,勿入;其入者,坐于西舍,毋越他舍混坐。
三、布衣之士,能持受孔门心法,兼理家政,而仰足事府足畜者,是吾弟子也,入;若不能持受孔门心法,即与俗流无别,非吾弟子也,勿入;或能持受孔门心法矣,而仰不事,俯不畜,谓之布衣之士也可乎?亦非吾弟子也,勿入;其入者,坐于东之东舍,毋越他舍混坐。
四、道释之徒,能持受孔门心法,又且诵习经典,而奉其戒律者,是吾弟子也,入;若不能持受孔门心法,即与俗僧俗道无别,非吾弟子也,勿入。或能持受孔门心法,而不习经典,不奉戒律,谓之道释之徒也可乎?亦非吾弟子也,勿入;其入者,坐于西之西舍,毋越他舍混坐。
一天,兆恩清闲无事,便坐在一椅子上小憩,当其回顾起自己走过的人生旅途,便喜悲交集,心中踊起千万感慨,他一时难以自禁,当即走到书案前,提起五寸管毫,写下:“今已五十一年,每欲作人,回首竟成春梦,尚余万八千日,幸毋老我,此心更烈秋风。”来抒发情绪。
从这些文字中不难看出,他此时胸间,也积赞了许多人力不可为的惆怅与茫然,也有幸毋我老的企盼。更有那种骨子透出的文人忧思。
邑人陈经邦,字公望,号肃庵,明世宗嘉靖十六年生于兴化城内的橄榄巷。他幼年不甚聪慧,(这倒与兆恩有几分相似),后自九鲤湖乞梦得见凤凰飞舞后,方茅塞顿开。二十八岁穆宗登基的那一年,刚三十岁的他就被授翰林院编修,为东宫太子朱翊钧讲读官。
隆庆四年冬,陈经邦回乡省亲,在东岩山的“海日楼”看到兆恩写的楹联:“扶桑初日分天地,沧海无波属圣贤”后,触景生情,即兴为“海日楼”题写一联,其联曰:
碧天连海海连天,眼空尘外;
赤日是心心是日,身在云间。
这两位虽年龄相距二十余载,且一位是圣眷正浓的朝廷高官,一位是一介布衣。然而,两人都彼此心灵相通,通过文字一唱一和,主题围绕三教归儒之说,三纲复古之旨,都突出了一个“心”字,把“海”和“日”紧密相连在一起。
或许是受了兆恩毁家抒难精神的感召,这位官至礼部尚书又当着皇帝老师的他,在告老还乡回兴化居家三十年的时间内,热心公益事业,修桥铺路,兴修水利,建造佛宇,设立书堂,可谓德馨隆隆。他和兆恩也是交情非浅。(待续)(万重山 蔡文俊)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