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基1936年出生在新加坡一户侨商家庭,幼年随母回国,到家乡莆田梧塘新丰村定居。因为耳闻目睹亲友病无药治的痛苦,走上与药结缘的人生道路,学业优秀,事业有成,成为侨乡泉州著名的药界精英。
●立志学药 以药济世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这句莆田民谚,丝毫不差地应在李开基身上。
李开基从幼年回国,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战乱,在海外的父亲没有汇款接济家中母子生活。家庭一贫如洗。爱读书会读书的李开基,也面临失学危险。幸好,侨乡有着侨的优势,接着又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贫侨之子李开基得以顺利读书。在华侨置办的蒲江小学,李开基顺利读到小学毕业并以优异成绩考进涵江中学初中部,因为是优秀生,每学期都得到爱国华侨程文铸先生设立的奖学金。李开基初中毕业后,考入莆田第二中学高中部,同样,因为成绩优异,每学期继续享受“程文铸奖学金”,并顺利读到高中毕业。李开基高中毕业后,考入南京药学院本科药学专业。
为什么要学药呢?
这得从他的生活感受说起。李开基的家在新丰村,既靠近梧塘镇,又靠近涵江镇,上镇逛街是孩子的“专利”,大人看病也得要小开基陪着去,他常看看医生摇头叹气说:“这种病,没有药治!”而有的病,吃了药,也治不好。李开基耳闻目睹亲友这些“没药防病治病”的惨状,于是,决心学药,以药济世。
1960年,李开基大学毕业,从那以后的五十年来,在药学教学与研究上,在药剂研制与配送上,在药学团体活动上,都做出很大贡献。
●善为人师 广植桃李
李开基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福建省中药材学校当教师,教了三年药学。他的教学,由浅而深,深入浅出,很受学生欢迎。特别可贵的是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他经常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草药,回校又指导学生制成为中药材。“不打无准备的仗”:每次行动之前,他都利用假日去野外“侦察”,选好药用植物多的片区,而后带领学生前去采集。
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总是硕果累累。三年中,他合计培养300多名中药剂人才,成为全省各医药单位的中药剂工作骨干。
离开教学岗位之后,李开基转入药学实际工作。但是,不管是在工作岗位,还是退休以后,他仍然热心传授药学知识,有的药学讲座请他去讲演,有的医药学校开大课请他去讲授,他都去讲,很受欢迎。他分别为泉州地区各类型的中药炮制班、中药鉴定班、在岗不脱产的药学培训班开课,并且传授操作技能,很受欢迎。退休后,他更积极传授药学知识,去福建省医药学校泉州分校、泉州医学高级专科学校、安溪县卫生学校药剂班、泉州丰泽卫生进修学校药剂班讲课,五十年来,经他教授的药业学生约4000来名,真是桃李满天下。
●知识渊博 科研出色
李开基通晓药学多科知识,学得广,钻得深,诸如《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用植物学》、《药理学》等科目的学问,他都有很深的研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掌握运用几门外语,就连很少人懂得的《医用拉丁语》,他也能用又能教。知识渊博而又扎实,使他在科研上做得很出色。
李开基擅长对药剂和临床药剂学的研究,特别是药物剂型的改革,例如,老药怎样新用?药剂怎样避免在临床上的不良反应?这些领域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在省级和国家级的药学杂志上,发表论文35篇。其中,关于复方冬眠用的含量测定等等问题的论文,受到全国药学界的重视;有一篇还引起国际药学界的重视,被国际权威大型药学刊物C、A所收录。这说明,李开基的科研成果达到很高水平。
泉州市医学科学研究所组织编写《泉州本草》共四册,聘请李开基担任中草药的科属鉴定。经他鉴定而收入《泉州本草》的中草药达400多种。不久前,国家新编《中药大药典》,引载《泉州本草》中经李开基鉴定的多种中草药。这说明,他为发掘祖国医药遗产做出很大贡献。
李开基对药学的贡献,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他和同事一起,一共研究开发成功9个品种的新药剂,组成一个系列。这套9个品种的新药剂系列,荣获福建省科协1985年科技二等奖。其中赛霉安乳膏剂,获得有关部门批准文号,泉州亚太制药厂接手生产并投放市场,每年获利数十万元。这说明,他的科研成果为他创收做出很大贡献。
●忘我工作 令人叹奇
1963年,李开基被调进泉州市人民医院工作,在这里一直干到1998年退休。
在门诊药房配方发药,一干就是15年。人民医院地处泉州市中心,而且与晋江广大农村连片。病员来源非常多,因此,医院配备医护人员890多人,门诊量长年位居全省各医院第一位。理所当然,李开基的药房配方发药的工作量也就特别大。
李开基在泉州市人民医院工作,有一个四年和一个十五年——
四年,是在普通制剂主持工作,配制多种医院常用口服和外用制剂。在他主持下,仅普通制剂,他和他的全室同事每年都为医院创造500多万元产值。
十五年,是在灭菌制剂主持工作,他和他的全室同事制备的大输液,不仅满足全院各科室病房大输液的需要,还支持晋江市医院、驻地部队医院以及附近社区卫生院大输液的需要。在他主持下的灭菌制剂室,除了制备大输液品种外,还开展许多安瓿制剂胎盘组织液、维生素B12注射剂、庆大霉素注射剂,以及医药市场上购买不到的安瓿制剂如5mg的硫酸阿托品注射剂,1%丁卡因注射剂等。一个灭菌制剂室,每年产值千万元以上。更可贵的是,所有大输液均无热原反应,所有制备制剂均符合国家级质量标准。
李开基在医院药剂工作岗位上,做出杰出的贡献。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1998年12月,李开基从主任药师的工作岗位上退休,但他退而不休,一门心思要使以药济世所济之世大些更大些!
以药济世所济之世怎样大一些?他的第一步就是走出去。退休前,他坚守在泉州市人民医院的岗位上;退休后,他可以走出去了!他曾受聘泉州亚太制药厂当顾问,这个厂接纳他和他的同事的一项科研成果——赛霉安乳膏剂,进行生产,他当顾问,亲自指导生产,取得良好效果。除此之外,他还曾受聘为泉州市华煌医药有限公司质检科科长、泉州市华侨明新医药学顾问、泉州市东南医院药剂室主任、泉州市晋江江滨中医外科门诊剂室主任,通过这些工作,使以药济世范围扩大许多。
以药济世所济之世怎样再大些?他所做的一件事,就是积极参与药学会活动。他曾任中药学会高级会员、福建省药学会第九、十届理事、泉州市药学会副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长达30年之久。退休后,对于泉州市药学会的各项学术活动,他更精心组织和积极参与,为此,费去很大精力和体力。泉州市药学会曾多年多次被福建省科协评为先进单位,这一项集体荣誉,却也凝聚着李开基的许多心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药界老马识途的李开基,虽然年过古稀,但决心再跑千里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