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福建倾力打造三大港口
【发布日期:2010-01-0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湄洲湾港将发展成为大宗能源、化工、散货和集装箱内外贸运输并具有“水水中转”功能的主枢纽港

跨福州、宁德行政区划的福州港口管理局将于近日挂牌成立,这是日前福建省交通厅召开新闻通气会上传出的消息。这将是福建打造福州、湄洲湾(泉州-莆田)、厦门三大港口最后成立的管理局。
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审议通过的《福建省港口体制一体化整合总体方案》,福建将通过打破行政区域,港口资源、体制一体化整合,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中部、南部打造三大港口,走一条海西特色的大港口发展之路。根据整合思路,福建省将巩固提升厦门港、加快开发湄洲湾港、整合优化福州宁德港,实现全省沿海港湾资源整合优化,加快推进港口体系建设,力争到2012年实现沿海3个港口吞吐量均超过亿吨、港口吞吐能力超过4亿吨和到2015年沿海港口吞吐量超过5亿吨、形成2-3个2亿吨大港的港口发展目标。

对接产业区 形成三大港口27港区

港口布局上,福建省通过一体化整合,调整集中配置形成与闽江口、湄洲湾、厦门湾等产业集中区域相衔接对应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中部、南部的福州、湄洲湾(泉州-莆田)、厦门三大港口共27个港区。北部以福州港为主体,加强福州港和宁德港的整合,覆盖三都澳、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北岸等主要港湾;中部以湄洲湾为主体,覆盖湄洲湾、兴化湾南岸、泉州湾等主要港湾;南部以厦门港为主体,覆盖厦门湾、东山湾。

三大港口功能定位各不相同

港口功能定位上,福州港将发展成为干线集装箱和大宗散货运输为主的国际航运枢纽港;湄洲湾港将发展成为大宗能源、化工、散货和集装箱内外贸运输并具有“水水中转”功能的主枢纽港;厦门港将发展成为以远洋集装箱运输为主、大宗散货为辅的国际航运枢纽港。

设置跨行政区域的港口管理局

在港口管理体制上,整合设置跨福州、宁德行政区划的福州港口管理局,跨泉州、莆田行政区划的湄洲湾(泉州-莆田)港口管理局,跨厦门、漳州行政区划的厦门港口管理局,形成具有港政、航政、水路运政以及名称、机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六统一”的三大港口管理机构。同时充分发挥福建省港口发展协调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综合统筹协调职能。

据介绍,新厦门港口管理局自2006年1月1日正式挂牌以来,厦门港生产稳步增长,建设快速推进,各项工作指标均好于往年。湄洲湾港口管理局2009年8月2日正式挂牌运作,整合后湄洲湾港口规模开发的态势正日渐形成。

借鉴国外经验推进“地主港”开发试点

港口投资开发主体上,三大港将分别依托福州港务集团、福建省湄洲湾港口开发公司、厦门港务控股集团“三大开发主体”,重点开展港口港区整体连片规模化开发。三大港口公司通过借鉴国内外港口“地主港”的成功开发经验,加快推进“地主港”开发试点,加大对港口深水岸线资源及一定范围的陆域进行开发收储。

辐射海西经济区 港口腹地延伸到浙赣粤

港口腹地划分上,福州港腹地范围主要覆盖福州、宁德、南平,延伸服务到浙江南部的温州市、丽水市、衢州市、金华、台州和江西北部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地区;湄洲湾港腹地范围主要覆盖泉州、莆田、三明,延伸服务到江西中部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地区;厦门港腹地范围主要覆盖厦门、漳州、龙岩,延伸服务到广东东部的梅州、潮州、汕头、汕尾、揭阳和江西南部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南部地区。
福建省交通厅法规处处长张明表示,此次福建省港口体制一体化整合,打破了固有行政区域的界限束缚,对港口资源依据其具有的整体性功能状态,进行统一、连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从全局上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大大优化港口布局,显著提升港口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水平,增强港口发展的整体竞争力,使福建树立了立足福建、面向全国、放眼全球的“大港口”发展战略思想。 (冯川叶)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