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深山里一场别样的欢送会
【发布日期:2010-08-2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8月22日晚,涵江区庄边镇尚书桥村部欢声笑语,一场欢送高考考生的特别座谈会在这里举行,今年20名参加高考且全部考上大学的学子与其家长、村里乡老、在外工作及经商人士代表、部分老师和村镇干部共同对话,畅谈山村教育。
在莆田工作的乡亲陈文勇告诉记者,单独为考上大学的学子举行这样的活动,这在村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而且参加高考的学子人数也是村里历年最多的,考上大学的人数也是最高的,上线率达百分百。这是村里多年来重视教育结出的硕果。
该村支部书记林建成介绍说,今年尚书桥有20名学子参加高考,成绩全部达到大专线以上,其中本二线以上的有12人,本一线的有4人:郑凯泽,理科643分,已被同济大学录取。此外,刘少红、陈丽容、陈沁心也分别被厦门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福州大学录取。
记者查看名单时发现,在12名本二以上的学子中,女生就有9人,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尚书桥是一个山区小山村,这里因古代一尚书为村民修建一座古石桥而得名。该村有1400多人口,村民主要收入靠养殖、果树等种养业,人均收入6000多元。该村历来很重视教育,家贫子读书的观念在这里深深扎根,上世纪七十年代恢复高考后,走出100多名大中专生,有的还考上研究生深造,这些人分布在各行各业。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本一的郑凯泽、刘少红的两位同学,是该村朝阳人,在这个不足200人口的小自然村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有30多人考上大中专院校,有的一家几兄妹都考上大学,被传为佳话。正是有这样重视教育的传统和浓厚的读书氛围,该村的教育在庄边镇都小有名气。
考生家长陈文通是莆田四中的一位教师,他开玩笑说,今年这20名学子没有一个是他教的,感到非常遗憾。他代表学生家长感谢培养出这些优秀学子的老师们,表示愿意为山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国家,为家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考上厦门大学的刘少红激动地说,这次考上大学,弥补了父母当年没有上大学的遗憾。这么多年来,父母只是常常说起村里考上大学前辈的故事,虽然他们没有很明显说出来,但她自己心里明白得很,所以学习一直很努力。她想上大学后,多学一些知识,希望有一天也能为家乡发展出力。 (时报记者 郑育俊)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