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东庄边防派出所按照“科学创建、软硬兼顾、突出特色、发挥作用”的原则,不断完善警营文化设施,拓展警营文化内涵,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开展警营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警营文化引导凝聚力、催生战斗力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该所在助推警营文化建设方面,不断丰富警营文化载体,打造充满兵味的文化育警“硬实力”,形成多元、丰富的警营文化氛围。首先,结合“美丽警营”建设,将主题教育和各项专题教育整顿活动内容融入到园林景观、围墙标语、灯箱海报、文化石、音箱等载体,打造立体化政治环境,让官兵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筑牢警魂;其次,将廉政文化融入营区楼道、食堂、灯箱、文化沙龙等,内容包括格言警句、寓意图片等,集知识性、观赏性、警示性于一体,将廉政文化融入到官兵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时刻警醒全体官兵在工作中要“慎权、慎欲、慎微、慎独、慎行”,全面筑牢官兵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并根据官兵肖像和特色POSS,制作真人公仔(小泥人)放置于立体展览橱窗,激发官兵的归属感和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团队创意的优势,策划、开发各种别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应用于治安防范、公共关系等领域,彰显“文化生成战斗力”的特殊功能。此外,探索具有官兵生活特色的“家元素”,将四楼警营文化休闲区升级改造成“家庭影院”。家庭影院”注重顶层设计与民意征集,设计方案、功能需求征求官兵意见建议,集中打造成集影视欣赏、阅读浏览、棋牌娱乐、休闲饮品、心理减压、网络点唱KTV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休闲场所,缓解官兵长期超负荷工作的压力。同时,在原有法治廉政文化园的基础上,增设部分警营文化设施,并对旧有的篮球场、健身房、文化栈道和官兵餐厅等进行改造升级,顺利完成部局基层文化设施投建点建设工作,逐步形成“规模大气、主题鲜明、工艺精美、氛围浓厚”的警营文化效果。
为坚持文化育警,提升教育实效,该所抓住文化育警这个核心,突出互动、多元、立体等教育方式,及时、有效跟进官兵思想,掌握工作动态,丰富官兵文娱活动,激发官兵活力。同时,继续完善“周教育日”、“月学习日”制度、“五分钟谈心”制度、“饭前一支歌”制度。通过饭前抽考、知识点解读、重点辅导、学唱歌曲、心得交流、课后小组讨论等形式,不断增强“周教育日”、“月学习日”效果。为加强警营文化建设,创新文化活动载体,该所邀请辖区著名书法家走进警营与官兵们进行文化交流,进一步激发了官兵热爱边防、奉献边防的动力,营造了温馨和谐的休闲文化。以清明节为契机,联合福建海警二支队、边检官兵开展“海上祭英魂,践行强警梦”主题海祭活动,激发青年官兵践行强警目标,报效祖国的热情。
向创新要动力要活力,通过警营文化建设的软实力,砥砺官兵爱岗敬业、创新发展的“硬实力”,这是这个所打造出独树一帜的品牌特色。该所综合运用影雕、浮雕、圆雕、线雕等形式多样的石雕手法,展现法治文化,建成了法治文化园主体标识、莆田边防普法标识、廉政文化园鼓标识、朱熹观法石、警醒圆雕、廉政警钟等19项内容,充分展现了法治与廉政文化,创建了具有莆田特色和边防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设计“东庄讲坛”教育LOGO,讲坛设置“释读一个主题、观看一部短片、讲述一个故事、畅谈一段感悟、共唱一曲军歌、现场一番点评”6个环节,围绕执法规范化建设,综合运用“点题、提问、释读、观影、访谈、歌唱、归纳”等多种教育方式。其中“释读一个主题”环节,起到聚拢官兵思想认识的效果;“畅谈一段感悟”环节,达到启发引导官兵的目的;“现场一番点评”环节,通过系统归纳、梳理和总结,为官兵进一步明晰教育内容,把握了教育重点;联系地方传媒公司拍摄微电影《疯狂七十二小时》,突出东庄边防特色,富有艺术感染力,观赏性强,反映主体为本所官兵或者与官兵关系密切的人、事,反映内容为公安边防工作、生活,宣传廉政文化,弘扬依法治国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励官兵牢记使命、昂扬前行。 (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