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兴化湾畔的秀屿区埭头镇筶杯村,是个典型的小岛渔业村。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岛礁上,石砌房屋依势而建层叠交错。人多地少,“开荒开到沙滩边,种地种到屋檐前”。贫穷,带给群众的曾经是沉重。2013年9月,筶杯村被市委、市政府列为50个老少边岛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历任市委负责人挂钩帮扶,区镇干部与当地警民同频发力,整体扶贫攻坚工作驶入快车道。外人眼中曾经的穷渔岛,如今正变成渔民心中的幸福村。
因需投建绵绵用力
身居后发,如何弯道超车寻新路?筶杯村给出的答案是:“因地制宜抓基建,哪里不足补哪里”。
搭乘渡轮进岛,沿码头台阶拾级而上,是一条300米长的水泥沙浆村道,一侧的青石护栏规整坚固。说起路,老党员吴金发感同身受。
“以往便道都是宽不足尺的碎石条砌成的,稍不留意就会滑倒摔伤。现在路平整了,走上去心里踏实。我拄了多年的老拐棍,早不知甩到哪去喽!”
要致富,先修路。筶杯村启用“一村一品一业”专项资金,加快环岛路网建设,一条宽6米、长1公里的环岛路即将贯通,真正实现“人在岛上、看得见海”。
路通人心就顺。2013年,驻地田边边防派出所会同村两委筹资5万元,又在小岛巷道路口安装了126盏节能路灯。“深更半夜摸墙走、狭路相逢头碰头”,成了渔民的永久回忆。
吃水难,曾一直困扰着小岛上的渔民。2014年,市区镇三级调研论证后,从岛对面的田边村实施“海底引水工程”,供水管网直接连到渔民家门口。
因势因需投建,方能精准发力。筶杯村村支部书记吴茂荣介绍说,以往自建的简易防波堤和100吨陆岛交通码头,功能简陋安全隐患也大,制约了渔村的发展。围绕“渔”字做文章,市区两级引资4761.9万元,又启动开发建设了便民二级渔港工程。
据了解,便民二级渔港拟新建防波堤335米,码头长100米,设4个80HP渔船泊位,设计卸港量20000吨,可大大满足渔船装卸、加冰补给以及海上商品交易、海上贸易运输的需要。
精准扶贫,更要久久为攻,绵绵用力。三年来,莆田市委历任负责人搭船进岛,探渔家,听民生,给思路;区镇干部驻点帮扶,盯项目,追进度,抓落实,为渔村加速脱贫致富,规划了科学的发展蓝图。
精准扶贫融合发展
整合力量,握指成拳,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
困难群众吴瑞香,丈夫病逝,一人拖带着3个孩子,生活过得不容易。在她的家中,田边边防派出所所长曹新明会同治保主任吴庆发,一边询问近况一边做着记录。
“能拍板解决的,我们马上办;不能办的,提交镇村干部和边防所,双方人员坐下来想办法。”曹新明言辞恳切,“不让一人掉队,这是筶杯村扶贫攻坚的底线,也是警地共建lsquo;爱民固边模范岛rsquo;的活动目标。”
从2005年开始,市公安边防支队立足边防管理服务职能,抓住群众工作这条红线,在辖区13个沿海乡镇96个行政村实行爱民固边战略,11年来主动跟进服务保障民生。小小的筶杯村,也一连串打出了多套“组合拳”:
强班子——发挥部队党建优良传统,选派边防民警兼任村综治副书记,带动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添活力;
抓防控——绘制治安防控卫星影像地图,实行治安网格化管理,开展警民治安联防联控,实现小岛刑事案件“零发案”;
促和谐——推行警民“1+2”(边防派出所+镇综合治理办公室和村委会调解委员会)矛盾排查调处模式,达到纠纷不出岛;
“通过警地融合发展,赢得了民心民意,促进了社会和谐,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民警队伍,提高了新时期做群众工作能力。”政治委员傅福利如是坦言。
警地融合的共建互促机制,归根到底还是调动多方资源,集合各方智慧,精准发力扶贫。
养殖户吴星华今年可谓“独辟蹊径”,在驻村干部、包片民警的帮助下,他家养殖的30亩紫菜率先采用机械收割,1台机器干了3个人的活,生产效率提高了,雇工费用也降了下来。
拒绝摊大饼,一心蒸小笼,因人而异“开方子”、给路子。与筶杯村一水之隔的北高镇冲沁村,是全国金银饰之乡。地缘加亲缘,筶杯村现有100多人在外开金店。渔民吴庆发,单单投资金银珠宝店,每年就能收入20多万。
把握底线生态要守
蓝天、碧水、渔排、鸥鸟,还有清爽洁净的空气hellip;hellip;环境对筶杯村来说,无异是最大的发展资本。
居住在临近码头的群众林丽琴,几年来都保持着一个好习惯,生活垃圾清理聚拢装进塑料袋,再投放到门前的垃圾桶。“前几年可不这样,大伙儿直接把垃圾抛到海岸边,日子久了臭味老远都能闻到。”林丽琴说。
“一抛一拢”的转变,是筶杯村干部群众对生态环保理念认识的提升。
发展求进,生态是底线,必须要守。筶杯村专门安排了5名剩余劳动力承担专职环卫工作,每人每月能拿到1000元工资。岛上环境卫生搞好了,自己也能挣一份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筶杯村被列为第二批“幸福家园”,当地警民也同步加大了环境卫生整治、海飘垃圾清理力度,陆续开建了一批环保生态规划项目。在建的一座焚烧炉,可以使各类生活垃圾不入海、不落地。由村老人协会发起筹资1000万建设的村级公墓,预设墓穴1400孔,工程推进过半,青山“挂白”现象即将消失。“减白”的同时还要“增绿”。投资74万元在建的村级公园,必将给岛上居民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环保生态好了,群众的幸福感更强了。由北京莆田商会捐建的筶杯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占地面积1300平方,预计年底即可完工投入使用。
“要让生态的lsquo;红利rsquo;充分释放,以此反哺小渔村的自身发展”,村干部吴庆寿介绍说,下一步,村两委要利用海岛的生态环保优势,搞好规划设计,大力发展海钓、海岛渔村风情游、海岛养生等休闲旅游业,提升自身“造血”功能,使筶杯村成为旅游岛、富裕岛。 (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孙卫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