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华侨张清泉先生莅临学校参观考察。
校公办食堂提供“便宜的午餐”。
雄伟壮观的学校实验楼。
创办于1991年的仙游县第二华侨中学,学校地处仙游的南大门赖店镇翁母石,靠近三郊路旁,面临瑞溪,背靠钟鼓山,毗邻仙游侨中,交通便利,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这里,校园绿树葱茏,生机无限;这里,楼宇错落,气势雄宏;这里,花朵向阳,新苗茁壮;这里,桃李争催,云霞长拥。
仙游县第二华侨中学现有教职工119人,学生1800多人,开设29个教学班。校园占地面积35亩,建有四层教学楼两幢,四层综合办公楼一幢,四层学生食堂、宿舍楼一幢、六层教工住宅楼三幢,五层实验楼一幢,总建筑面积15720 平方米。还建有校门、校路、绿化带、25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等比较完整的配套设施。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化学、物理实验室,劳技、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按标准化学校配置,图书馆通过“省示范中学图书馆”达标验收。学校实验楼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这在仙游县初级中学中是唯一的。为仙游县规模最大、配套设施较为完整的一所花园式公办初级中学。
学校是莘莘学子的求知摇篮。该校食堂“便宜的午餐”,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健康,备受省市媒体关注。福建教育电视台、海峡都市报、莆田侨乡时报等媒体先后深入采访,报道了该校公办食堂“便宜的午餐”的实况。该校有270多位寄宿生,还有许多寄午生,为了让这些学生吃到“营养、可口、卫生、便宜”的饭菜,学校投入10万多元对食堂进行改造,2010年春季开始改承包为公办,学校不盈利,还补贴水电费和厨工工资,食堂经营的红红火火,让学生和家长都“津津乐道”。
学校坚持德育首位,制定新目标,追求高层次,引导师生做到创建活动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与师德教育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相结合,注重抓好办学条件的改善,师资水平提高与校园文化建设进步,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已初步形成了“刻苦、善思、勤学、奋进”的学风,“团结、勤谨、求实、创新”的教风和“文明、勤谨、立志、进取”的良好校风。师生精神面貌好,奋发向上,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是: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一切以学校的发展为本。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从学生、教师、学校的未来需要出发,科学地实施各种管理,以全新的评价模式来评价学生的素质、教师的工作和学校的管理水平。
学校办学的奋斗目标是:建一流的学校,创一流的质量,育一流的人才,出成功的经验。
三尺讲台传道乐,一腔热血灌园荣。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围绕目标,严抓管理,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绩。巩固率历年达到省颁标准,中考成绩均居全县同类学校前头,该校毕业的陈美兰、林曦鹏同学考上仙游一中,经过三年的继续努力,分别都考上了清华大学。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该校中考成绩取得好成绩,2011年中考学生成绩上省一级达标校的突破130人;2012年中考成绩再续辉煌,上莆田一中线13人,上仙游一中线52人,上省一级达标校突破135人(其中:陈丹玲418分,陈凯丽418分,杨嘉莹411分,傅寒晶411分,林玲411分)。良好的办学成绩得到了爱国侨胞和侨乡人民的赞誉。学校先后获得县平安学校,市实施素质教育合格校。学校创办以来,连续16年被评为管理先进单位,还先后被授予“省绿化红旗单位”、“市文明单位”、“市初中校建设十佳单位”、“市体育先进单位”、“市先进教工之家”、“市平安学校”、“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几年来,七年级招生爆满,2010年、2011年、2012年七年级招收新生时,来校报名的学生都有1000多人。莘莘学子,慕名而来,各地的学生都来这里求学,良好的办学成绩赢得了侨乡人民、爱国侨胞的赞誉,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学校捐资者傅庆荣、张清泉先生多次来校检查指导工作,他们对学校管理和办学成绩表示满意,印尼侨胞陈章弟夫妇还高兴地捐赠20万元人民币作为助学奖学基金。
胸中有志育桃李,笔下生花书锦章。新班子新面貌,四年多来,学校新班子朝气蓬勃,开拓进取,带领全体教职工进行新的一轮创业,呈现出了一派风正、气顺、人和、业兴新景象。相信有各级领导、爱国侨胞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仙游县第二华侨中学将不断以新的雄姿展现在仙游侨乡这块希望的田野上。(时报记者 凌明信 林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