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信
他说到做到,果真教我骑自行车了。起先,他扶着自行车的把手,让我坐到横杠上。“眼睛向前看,身体不能倾斜,腰板要挺直!”他在部队里是营长,这会,他像是在教士兵掌握拼刺刀的要领!接着,他让我独立操作,自个儿握住车把,他则跑到自行车的后面扶着。当我训练一段时间后,他边撒手,边推了一下自行车的后座,自行车加快速度地向前冲着。我吓了一跳,手忙脚乱地按住车刹,哪知,按的不是后刹,而是前刹,人快要飞出去。他跟在我的后面,一把揪住我后背的衣服,自行车纹丝不动了。等到我能沿着直线骑车了,他开始实施第二步“教学方案”:让我骑着自行车,沿着一株龙眼树绕弯。先是顺时针绕,练右转弯;接着是逆时针绕,练左转弯。渐渐地,这株龙眼树下,出现了一道圆圆的车辙了。树荫下凉风习习,十分惬意。
农忙时分,生产队的队长向社员下了一道命令:所有能走路的小孩,都给我下地去,不能收割水稻,哪怕捡捡地上的稻穗也行!就这样,社员戴着斗笠,我们戴着草帽,下地干活了。队长站在田头,对着我们小孩朗声叫道:“谁捡的稻穗多,生产队加餐时,我就给谁多盛几块肉!”社员都笑开了,而我们却信以为真,忙不迭地干起来,跟在社员后面,弯下身,捡稻穗,帮忙社员推稻桶。累得满头大汗。一会,一个大人推着一辆自行车,走上我们所在的田头。他故意多按了几下自行车的铃声,以引起大家的注意。见大家都抬头了,他拍了拍自行车后座的白色箱子,大声地吆喝起来:“吃冰棒啰!”队长气呼呼地向他摆摆手,发出强烈的逐客令。社员不买账了,说,队长大人,你行行好,让小孩先吃上一口冰棒,改天加餐时再吃肉饭!见社员集体起哄着,队长没辙了,他顺水推舟,让下田帮忙的小孩,都吃上一支冰棒。吃上了冰棒,我们的力量倍增,在推稻桶时,我们用力过猛,稻桶哧溜一下,像一艘轮船,倏地向前冲。在前面拉的社员被稻桶撞倒了,一头扎进了稻桶,满嘴都是刚脱下的稻粒!而稻桶也在稻田中留下了一道重重的痕迹,像是自行车的刹痕!我们的加盟,田里充满了一片活气。
第二天,我们又下地帮忙。小孩兴高采烈的,特别卖力地干活,心想,说不定今日也能吃上一支冰棒。田野中,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收割的,脱粒的,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此时,我们突然听到一阵铃声,抬头一看,没有发现那个骑着自行车叫卖冰棒的人。我们有点失望。这铃声从哪传来?仔细一听,是从附近的学校里发出的,这阵子虽然放农忙假,但有顽皮的小孩会拉动绳子,敲开了铜钟。没有吃到冰棒的我们,开始偷懒了,跑到小溪,在溪床中摸起田螺来。
这期间,邻居搬来了一对父子,是收鸡蛋的。他们俩分工明确:父亲挑着担子,负责收附近大队的鸡蛋;儿子骑着自行车,负责收外围大队的鸡蛋。我们经常跟在自行车后面,在外围的几个大队中兜圈子。见我们两个小孩,跟他走了一程又一程的,收鸡蛋的提了个建议,“要不,你们一人侧坐在横杠上,一人跟我背靠背坐在后面。”这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不过,他有点不放心,说,咱们有约在先,坐上去后,别乱动。谁也不能变卦!说着,他把扁担横放在后面的坐垫上,两只装满鸡蛋的篓子,挂在扁担的两侧。我骑过自行车,知道坐在横杠不舒适,就抢先坐在后面。一辆自行车载着我们三个人,以及一担子的鸡蛋,在乡村小路上,慢悠悠地前进着。一下子多坐上了两个人,重量太沉,只压得自行车像老牛拉破车一样,嘎吱嘎吱地响。“自行车恐怕吃不住!”我不无担心地说。“坐上三个大人都能吃得住,何况你们两个小屁股!”收鸡蛋的打消了我的忧虑,他还故意松开双手,车把却没有偏离方向。他的模样非常强悍,而他那精湛的表演令人痴醉。
同伴是第一次坐上自行车的,收鸡蛋的吃力地骑着,而他却搞起恶作剧:一遇上过往的人,就不停地按着铃声。“丁——零——零”响个不停。这会,下坡了,在重力的作用下,自行车飞快地下滑着。同伴没见过这向下“飞翔”的阵势,他大呼小叫起来,手忙脚乱的他把整个身子都压到车把上。收鸡蛋的紧急刹车,只听“砰”的一声,轮胎爆了,自行车和我们一起摔倒在路边的水沟中。翻转中,一篓子的鸡蛋重重地砸在我的脸上。城门失火,殃及鱼池!
回来后,收鸡蛋的父亲狠狠地痛斥了儿子一顿。可他儿子呢?他嬉皮笑脸地对着我说,“你把我一篓子的鸡蛋都吃光了!哈——哈——哈”。“你这样慷慨大方,真是太承你的情了!”我反唇相讥。大家皆被逗笑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