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局长郑重说,在推进社会办医改革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力求有所作为,全力扶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在具体服务管理上推行均等化、优质化和人性化。
政策待遇推行均等化。一是准入门槛无差异。民营与公立医院医保定点服务资格认定标准相同, 一视同仁。我市现有民营医疗机构29家,截止目前已列入医保定点的民营医疗机构有19家。其他的民营医院因规模标准达不到要求或没有申请尚未被定点。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符合省卫生厅的规定标准均纳入医保定点。二是医保目录标准统一。民营和公立医保定点医院执行的均为国家、省颁发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及医疗服务设施范围与标准(简称医保“三目录”)和莆田市卫生、物价行政部门制定的《莆田市医疗单位医疗服务价格》规定标准。三是医保报销标准一致。医疗费用方面,民营与公立定点医院,执行的是相同的支付政策。医疗费用核定标准、报销目录、报销比例、办理时限和受理程序都是一样的。
服务保障推行优质化。一是转院就医同便捷。2013年,市人社局开通了16868006(电信)和118114-7(移动)声讯服务热线,不论民营或公立医保定点医院,都可以通过该热线便能方便医保对象实现转院转诊,有利于医院和群众安排就医,同时在市内全部定点医院、药店开通刷卡就医、用药。二是协议管理同政策。标准要求同等,受理程序一致,考核办法统一。三是个账管理人性化。去年和今年市人社局两次扩大了个人账户支付范围,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已基本放开。个人账户原只限用于支付普通门诊就医、购药,扩大为可用于支付参保人员本人所有个人负担(含自费)部分的医疗费用(零售药店只用于限额购药)、门诊挂号以及健康体检,使个人账户的使用更加灵活、更加多样、更加人性化。公立或私立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均可按放开范围,进行个人账户刷卡。
改革管理推行科学化。一是推行付费方式改革。着力推行了“总额预付制”付费改革。2013年我市选定全市三级和部分二级定点医院作为“总额预付制”试点单位,促使医疗机构主动控制医疗费用,有效遏制了定点医院医疗费过快增长,解决小病住院、小处方开大处方等社会关注热点问题。如统筹基金支出2011年增长40%,2012年增长30%,2013年增幅下降到8.7%。2014年在全市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实行医疗费用总额预付制,并探索总额预付制、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按项目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按人头付费和单病种付费并行的付费改革。二是创新协议管理办法。建立“两定点”进出机制,创新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监管办法。三是强化部门协作监管机制。积极与财政、卫生、税务、审计等相关部门联系配合。
郑重说,下一步市人社局将在政策、服务和监管上做文章,支持社会办医改革。
在政策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当前我市群众的大病、疑难病,大部分都到福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就医,在看病、医保报销上有许多不便。市人社局将从政策上鼓励民营专科医院申请医保定点,以解决医疗资源布局紧缺等问题。与福州等城市协作推进医保待遇同城化,选择一些异地公立医院签订协议进行试点,共享医疗资源。探索提高医疗补助对象的医保费用报销比例,强化大病统筹管理,将大额补充医疗保险统筹推向社会化,进一步提高我市职工、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在服务上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力度。将与定点医院、农商行、易联众公司协作,开发完善医疗费用结算和信息查询系统,全面购置社保信息查询机,开发“社保通”,方便群众就医和查询医保政策、个人参保缴费、用药、药费等信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居民健康个人档案,将参保人员健康信息和历年就医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实现“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建立莆田医保微信平台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在监管上进一步加大规范力度。近年来,私营“两定点”违规现象时有出现,这既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又需要“两定点”强化自律。下一步将采取扩大监管渠道、协议管理检查、网络管理举报、新闻媒体监督、行风政风评议等多种措施,进一步规范两定点管理。 (郑协)